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 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授课时间 5周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用时 2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感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教学重难点 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感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法、情景探究法、讨论法教学用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具/教学资源 多媒体、黑板、粉笔课后作业 笔记课堂板书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结合现代经济发展梳理知识点,方便学生记忆。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第四课推动高质量发展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中国经济制度面对面》,思考近代中国经济建设历程。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公有制经济 (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2)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4.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6.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一个力量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7.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品种不断变化,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我们毫不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按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按土地要 素分配 4.收入来源 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途径: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5.分配制度意义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按劳分配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 共同富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激发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推动资源优化配 置,促进经济发展。 6.完善分配制度的措施 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方面,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第三次分配方面,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看不见的手-市场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由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调节的缺陷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在我国,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看得见的手-政府 合理配置资源必须更好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课堂讨论 2008 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几十条高铁线路相继开通,“四纵四横” 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形成,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截至2022 年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2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说说在我国高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四.小结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洽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35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