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授课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学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用书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具/教学资源 PPT课件、教材
课后作业 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第一部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课导入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什么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为什么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讲授新课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阅读与思考2019 年11月,习近平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社区治理和服务情况。市民中心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正在进行。习近平同参加征询会的居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情况。习近平强调,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酥酿,通过科学決策、民主决策产生的。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你对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理解。 如何理解“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在我国,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这些制度程序,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健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在我国,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习近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全过程,依法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始终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法治力量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部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是在什么方针下回归祖国的?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一组《七子之歌》倾诉了近代以来被掳去的香港、澳门等游子“失养于祖国”的悲哀之情,唱出了他们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也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立志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先后回到祖国母亲怀抱,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就是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一国两制”方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坚持“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把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是保证香港、澳门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和感情。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三、 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