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 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授课时间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用时 2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凝心聚力教学重难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凝心聚力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材料分析法教学用书 《思想政治基础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具/教学资源 PPT课件、教材课后作业 做好课堂笔记课堂板书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第一部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课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本课,我们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与思考 2022年7月,第五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评选出了88部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贴近群众,通过新颖活泼的表现方式、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讲述各行各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实践,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你看过这些优秀作品吗?你最喜欢哪部作品?请说明理由。结合这些作品,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实际上回答了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习近平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构成。2.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与思考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新疆某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10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2021年1月,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感动无数军民,鲜明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拉齐尼·巴依卡是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1)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3)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启思导行参加校园、社区、专业实践的志愿活动,分享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体会,谈谈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相关链接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心聚力1.弘扬中国精神阅读与思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 瑾这些诗句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3)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 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 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4)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正是依靠改革创新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5)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一。(6)要弘扬中国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链接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前往现场交涉的我国边防兵。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暴力挑衅行径,边防官兵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重伤,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牺牲。2021年2月,中央 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在这些官兵身上展现了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心,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和爱国主义精神。 2.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阅读与思考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以博览与交易为主题,集中展示全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新成就,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和科技融合的新产品、新技术,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检阔台、风向标,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展”。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文博会走过的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日益枝繁叶茂、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迈进的过程。你知道的文化产业有哪些?这些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什么作用?(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4)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弘扬革命文化,续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政权不变色不变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相关链接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以弘扬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为主题,结合所学专业,发挥个人所长,说说自己可以为推义文化建设做些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三、 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