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2024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2024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中国禁毒的历史,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认同党和政府的历史决策,内化政治认同素养。 2.科学精神:通过角色扮演,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感悟社会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和立场,明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自觉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 3.法治意识:通过了解中国禁毒法律的发展历史,理解国家在法律层逐渐增加对毒贩惩戒力度,明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当遵循社会法治的客观规律,形成法治意识。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较为感兴趣,通过之前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价值、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导向作用,为本节课知识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然而,面对现实的情景,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热点话题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法学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角色扮演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重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和标准
难点 在实践中,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扫毒3》的预告片 问题:观看视频,请你谈谈视频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 观看视频,体会毒贩的狡猾,从中感受到缉毒工作的难度很大 教学开始由视频《扫毒3》预告片导入,意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探究新知 总议题: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议题一:感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议题情境一】:在毒品调查科欧志远带领的扫毒行动中,卧底张建行(比利)在枪战中身受重伤,被毒贩大哥康素差救走。此时,康素差在香港的贩毒生意被警方查处后,正准备带团队逃到金三角发展。医生建议将张建行(比利)丢在医院门口,让他听天由命。康素差千辛万苦终于将张建行(比利)带到金三角进行医治。 视频:张建行面对差哥被抓,如何抉择 议学任务一:身临其境:观看视频,假如你是卧底警察比利,你会选择重情重义的毒贩大哥还是继续完成卧底任务,你的选择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议学小结:区分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议题二:辨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议题情境二】:三组图片 议学任务二: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请站在Noon(金三角种植罂粟花的女孩)、欧志远(香港缉毒警察)、丘占辉(毒贩团伙)以上三个立场,你会支持张建行(比利)帮助警察捕获毒贩差哥这一行为吗?为什么他们对同一个行为有着不同的看法? 小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社会地位、需要的不同而不同;往往因人而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议题情境三】:作为地方霸主式华人,绰号“总司令”的毒枭戴金荣掌控武力,让金三角危机四伏。他以武装力量来统领着整个村寨,不许村寨制毒,垄断毒品带来的巨大利益,美其言是为大家提供就业机会,互利共赢。自己制毒没错,错的是当年种下恶果的英国人和法国人。 国穷山高,隔绝于世,缺乏最常见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发展机会,唯有贫穷代际传承,所以毒品屡禁难绝。在金三角制毒村寨之中,农民从小接触毒品,种植罂粟却食不果腹。 议学任务三:材料中种植罂粟花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利益说明了什么?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议学小结: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 ①主体差异性 含义: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观点辨析】有人认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只有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并不否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的客观性。简单而言,就是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议题情境四】:“竹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视频:《中国近代禁毒史》 议学任务四:为什么当初新中国要实行严厉的禁毒法律?是依据什么作出了这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是否需要坚持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标准一: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 【议题情境五】:中国禁毒法律的发展历程 议学追问:材料中,中国的禁毒行动为什么在不同阶段会出台不同的禁毒指令?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②社会历史性 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不同。 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议题三: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议题情境六】: 当前,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深化禁毒国际合作,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视频:《银川禁毒》 议学任务六:视频体现了我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要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标准二: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1、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最高价值标准: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高的价值追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原因 ①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议题情境七】:2023年6月21日,公安部通报:经高压打击,全国破获毒品犯罪案件已从最高峰时期2015年的16万余起降至2022年的3.5万起。2022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7.1万名。今年1至5月,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万名,查获吸毒人员7万余人次。截至2022年底,全国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员达379万名;全国现有吸毒人员112.4万名,较最高峰时期下降56%。 视频:《缉毒警察的日常》 议学任务:观看视频,思考当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④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议学小结:衡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误的标准 1、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客观标准) 2、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最高标准) 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阐述理由。 小组合作探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进行发言。 对比两段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并阐述理由。 观看视频,了解中国禁毒的历史和中国禁毒法律的发展,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价值冲突的情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代入角色身份,既能体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过程,又能落实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和联系等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群体的立场阐述他们的观点,能感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通过将戴金荣垄断毒品后的富贵生活与底层人民种植罂粟食不果腹的生活进行对比,可以深刻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通过观点辨析,可以更深刻体会不同群体有不同的立场和利益,但是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有标准的。 通过中国禁毒的历史进程及禁毒法的不断完善可以看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通过观看视频,在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下,银川禁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都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缉毒警察危险的工作,从中体会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激起内心对缉毒警察的敬意。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并做好笔记。
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一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海南·高考真题)2020年以来,中国在一次次战“疫”的考验中,坚持做到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证明,在全国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复杂情况下,“动态清零”仍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疫情防控策略。坚持“动态清零”( )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②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③追求在疫情防控中做到“零感染” ④凸显了个人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的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江苏·高考真题)面对同样一个鲜艳的苹果,饥肠辘辘的人看到的是美食,诗人联想到的是少女的脸庞,营养学家则会估量其中的维生素含量……苹果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同的存在。因此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客观的真实,存在的只是每一个人的感觉。这种观点( ) A.否认了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B.颠倒了客观事物和感觉的先后关系 C.没有看到人的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D.不懂得实践方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4.(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自2022年起,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26个濒危戏曲剧种实施抢救工程。对此,有人叫好,认为能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人反对,认为应该由市场选择,濒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争论表明( ) ①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 ②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 ③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④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体现了( )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6.(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 老师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语录对辩论作出总结一一任何的科学批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请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视角,谈谈面对偏见应如何正确地“走自己的路”。 2、实践性作业二 办理禁毒案件,是刀锋上的行走。办案民警很难掌握嫌疑人是否刚吸过毒,吸毒人员吸毒后精神亢奋,抓捕嫌疑人时,常常要与他们近身搏斗,风险随时存在。请以《缅怀禁毒英烈,致敬缉毒警察》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对以缉毒警察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警察的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