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学心育课教学设计:用心听听唠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探讨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唠叨,体会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方法应对父母的唠叨
【教学过程】
一.动感地带:画画我家的座位图
你注意过吗,你的家里通常是怎样来坐座位的,绘制一张“我家的家庭座位图”
在你的家庭排序图中,你通常是离着谁最近?你又是离着谁最远?
这样的排序大致是从何时开始的?那时的你或者你的父母有了怎样的变化?
二.心灵追踪:
请回想我与父母的沟通情况,根据大多数情况下的真实状况,按照下列提供的选项,进行选择。
(1)沟通时间(小时/周) A.1 B.2-4 C.5-7 D.8以上
(2)沟通主动性 A.我主动 B.父亲主动 C.母亲主动 D.双方都主动
(3)沟通的兴趣程度 A.很感兴趣 B.心不在焉地听 C.要求以后再说 D.要求不要说
(4)沟通内容 A.家庭琐事 B.谈同学 C.谈学习 D.父母工作 E.新闻社会事件 F.谈老师 G.其他
(5)不沟通的原因 A.无话可说 B.没有机会 C.得不到理解 D.家长爱生气 E.家长不可靠 F.家长讨厌我 G.难为情
三.情景扫描
换把椅子坐坐——发生在心理辅导室的故事
豪豪是初二的学生,他爸爸的工作是跑列车。平时父子很少见面,加上父亲的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父子间渐渐有了隔阂。豪豪不愿意见到父亲。每个月的月初,豪豪都要计算好这个月父亲跑列车回杭州的日子,然后在日历上打上“╳”。今天的日历上有个“╳”,意味着爸爸要回来了。
放学后,豪豪来到了心理辅导室。
“真倒霉,又要见到他了。老师,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对付他吗?”
“好吧,约个时间,你带爸爸来这里,我们一起来‘对付’他。”
次日,这一对父子来到了心理辅导室。
“现在的孩子真难管,打也不是,骂也不行……”一坐下,豪豪爸爸便说开了。
辅导老师让他别着急,说是要父子两先来玩个游戏。
“这个游戏叫‘换把椅子坐坐’。由爸爸来扮演儿子,儿子平时对你怎么说的,你就怎么说。豪豪。今天你来扮演你的爸爸,演示一下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
一场互换角色的模拟争吵由“临时父亲”先发话了。
“你都15岁了,还什么事都不懂,我15岁的时候,已经上山下乡去农村了。哪像你,还要我们操心这,操心那。”豪豪拿出爸爸的腔调开始数落“儿子”。
“你一回来就唠叨,烦不烦,真背!”由爸爸扮演的“儿子”扯开嗓门,针锋相对。
“我背?我背是为了你好。人家孩子我才赖得说呢!你看看你的学习成绩……”
“我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是我自己的事,用不着你管!”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只知道玩、玩、玩,都玩疯了,根本不像我的儿子。”当“父亲”的豪豪也学会了居高临下。
“就知道把我关在家里,一点自由也没有,你不配做我的爸爸。”“儿子”的嘴也不饶人。
“看你的学习成绩,我都没脸见人了。单位里的人说到孩子读书,我只好悄悄走开。老师电话一打来,我就浑身紧张。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说到这里,豪豪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打量起爸爸。
“你知道要面子,我不是被你打就是被你骂,我有什么面子呢?”爸爸学着儿子的话,语调却已缓和了许多。
“你不想想,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能做什么?你知道现在找个工作有多难!像我,被‘文革’耽误了,缺少文化,每天起早落夜地做,还要担心会不会被减员……”说到这里,豪豪语塞了,他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
“你就知道烦我,我已经够烦了!在学校里被老师教训,回来还得继续听你们烦。每天面对压弯腰的书包,做不完的,哪有做人的乐趣。我现在都不想活了,还谈什么将来!豪豪的爸爸说不下去了。他的目光变得慈祥起来。渐渐地,儿子和爸爸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了。
爸爸站在儿子的角度体会着做儿子的压抑的心情,儿子站在爸爸的角度体会着长辈的拳拳之心。
游戏结束了。父子俩却仍有许多话要讲。
“老师,其实,现在做孩子也不容易,这么大的书包还盛不所有的书。住在楼房里,也没有小伙伴玩,不像我们那时候,弄堂里一叫,会跑出一大帮孩子……”
“爸爸跑列车,走南闯北,也挺不容易的。回到家里唠叨,也是为了我好,望子成龙。尽管打骂的方法不对,但出发点是为了我好。”
“其实我也不想打你、骂你,我是看了着急啊。”
“有时候,我是故意跟你过不去。要好好学习的道理,我是知道的。”
“老师,像今天这样的交谈很不错,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许多。看来我这做家长的要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
“爸爸,我今后一定早点回家,好好做作业。”
“一言为定”。
换把椅子坐坐,用心听听父母的唠叨,那是我们成长中美妙的乐曲。
四.心理透析
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是令上了中学的孩子最反感的事。反复的唠叨本身是一种令人厌烦的现象,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它伤害一个人的自主性和自尊心,更何况这又直接抵触孩子日益增长的成人感。
对于父母,唠叨始终是出于对子女的一片爱心。不少做父母的由于缺乏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自己和子女的心理,也谈不上教育艺术,只凭自己的“父母心”与孩子打交道。殊不知“父母心”有时候会受到年龄心理特征的影响。如更年期的妈妈心情变得烦躁,情绪不稳定,看到子女成绩不如意时自然会心烦话多;爸爸上了年纪后,嘴巴也会“勤快”起来,说个没完,不像年轻时善于克制自己。而太多的唠叨也会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子女对于父母无关紧要的唠叨都有着左耳进,右耳出的态度。也有许多家庭问题是在父母的唠叨上建立起来的。
人人都经历过父母的唠叨。面对父母的唠叨,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主动与父母沟通。只有让家长和你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关系的融洽。其实,和家长之间有分歧并不是一件很难堪的事,反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问题是你会如何处理和面对这些矛盾和分歧。如果家长对你的事毫不过问,我想你一定不会开心的,那么,只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学会合作化解矛盾,才会过得更轻松。
在我们子女看来家长的唠叨纯粹是多此一举,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是由于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唠叨,才使我们避免了很多麻烦的发生,所以我们应该体会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在他们唠叨的时候,尽量少发生些牢骚。而父母的唠叨也需要建立在需要唠叨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用心聆听父母的唠叨吧,不单只捕捉父母说话的文字意识思,且凭借对方的语气听出对方的内心情绪状况,一起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建立起愉快、温馨、积极的家庭关系。
五.自我训练:
活动一 问卷调查
1.你的父母对你严格吗?( )
A不严格 B.严格
2.你的父母是否各方面都很关心你?( )
A.是 B不是
3.你的父母是否什么事都要管你?( )
A.是 B不是
4.你觉得你的父母唠叨吗?( )
A.唠叨 B.不唠叨
5.你父母唠叨时,你会怎样?( )
A不理睬 B.听从
6.你怎样面对你父母的唠叨?
7.你父母唠叨时,你有没有与他们闹过矛盾?请简要说明一下。
活动二:唠叨语大荟萃
我父亲经常唠叨的三句话是:
1. 他表达的意思是 我通常的回应是
2. 他表达的意思是 我通常的回应是
3. 他表达的意思是 我通常的回应是
如果用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倾听,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可以这样回应:
回应1.
回应2.
回应3.
我母亲经常唠叨的三句话是:
1. 她表达的意思是 我通常的回应是
2. 她表达的意思是 我通常的回应是
3. 她表达的意思是 我通常的回应是
如果用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倾听,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可以这样回应:
回应1.
回应2.
回应3.
六.心灵鸡汤
让父母和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深切的爱流动,在爱的滋养下,孩子将拥有成功快乐的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