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消费观 趣味心理】双十一防剁手指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消费观 趣味心理】双十一防剁手指南 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消费观/趣味心理】双十一防剁手指南
01
【课程设计思路】
No.1
课程信息
准备道具:决战双十一模拟试卷(一人一份)
场地要求:教室
学生年龄段:初中
No.2
设计理念
通过活动和具体事例介绍双十一等购物节背后的心理学效应,用易于理解的事例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学,帮助学生了解商家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引导学生在之后的社会生活中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No.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到冲动消费背后的心理学原理,理性看待各种营销策略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养成理性消费的思维。
2. 情感目标:避免“情绪上头”的冲动性消费,在消费时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
3. 行为目标: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养成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行为习惯。
No.4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到冲动消费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在消费时避免“情绪上头”行为。
2. 难点:在做出购买决策时识破商家诱人的话术,不被商家牵着鼻子走,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
02
【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1. 让同学们完成在8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决战双十一模拟试卷”。
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完成一份“决战双十一模拟试卷”,限时8分钟,完成后的同学请把问卷反面朝上置于桌子的左上角,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不要再次翻阅。——8分钟时间到——
2. 引入今天的课堂主题——探寻消费背后的奥秘,必备《双十一防剁手指南》
指南一:不花不该花的钱
1. 警惕掉入“沉没成本”的陷阱——沉没成本:结合茶颜悦色的集点活动,介绍沉没成本的概念和表现。
沉没成本效应又叫目标趋近效应,指我们越是趋近某个目标,越是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它,这在心理学上就叫做目标趋近效应。通俗来说,就是人们为了不让之前花费的巨大沉默成本付诸东流,而对最后需要完成的那部分,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
师:著名的饮品店“茶颜悦色”之前曾推出一个活动——“集点换饮品”,每消费一杯奶茶盖一个章,满十个章即可免费赠送一杯。这样,即使我们偶尔想尝试别的饮品店时,一想到我们已经消费超过六七杯时,也会更加不自觉地选择可以“集点”的茶颜悦色。这一品牌的例子,便是利用了沉没成本的原理。
如果想要减少沉没成本的影响,就要警醒自己不被沉没成本所控制。可以这么想:“既然都已经是不可以改变的事情,过去付出的我也都得到了。不妨让我们从零开始,从现在起只做对自己真正有利的消费决策。”
2. 不买立省百分百——损失厌恶心理:通过一句反映了大多数人真实心理的话,引出损失厌恶心理的概念和表现
3. 整合沉没成本和损失厌恶心理,说明其本质上说的都是消费者不愿意失去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而这往往会造成“越不想要失去,越容易失去”的局面
指南二:不被利用人性弱点消费
1. 不要越是买不到,越是想得到——稀缺效应
(1)呈现小美的例子,通过事例说明稀缺效应在生活中的表现。
(2)教师介绍对稀缺效应的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
(3)通过“限时限量”的营销方式,进一步介绍大脑的奖赏机制在我们消费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2. 远离无法拒绝的甜头——互惠效应
(1)呈现小琳的例子,通过事例说明互惠效应在生活中的表现。
(2)介绍互惠效应的概念和表现。
3. 为了鸟笼买个鸟到底值不值——鸟笼效应
(1)通过小故事引出鸟笼效应的来源。
(2)介绍鸟笼效应的概念和表现。
指南三:不要上了价格的当
1. 浮动价格,先高后低——锚定效应
(1)给定情境,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商户,在双十一购物节的时候既不想降低自己的售卖价格,又想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了便宜,这时你会怎么办?”
(2)介绍锚定效应的概念和表现。
2. 中间的也不一定是最万无一失的——中间值效应
(1)给定情境,让学生重新体验消费时的场景,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中间值效应的介绍。
(2)介绍中间值效应的概念和表现。
3. 这钱花的值——心理账户+口红效应
(1)通过提问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引出“心理账户”的概念。
(2)通过老王爷爷的例子(选自《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账户,明确其概念和表现。
(3)通过心理账户引入具有相似消费心理学原理的“口红效应”。
双十一防剁手指南
1. 总结梳理两节课中介绍的全部消费心理学效应
2. 由理论到实践,带领学生回顾试卷的最后一道题,判定自己的所列出的消费品是否属于理性消费,向学生介绍一个明确的购物清单对于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3. 教师总结,当我们意识到商家利用消费心理学来做促销做活动的时候,除了制定明确的购物清单之外,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理性分析。
03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事例,介绍商家引导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用的消费心理学,帮助学生认识到冲动消费背后的原理,学会破解商家营造的消费陷阱。在各种消费心理学现象的介绍中,引导青少年学生建立和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