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个方面。作用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削弱作用 形成的自然现象或作用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晴朗的额天空呈现蔚蓝色无选择性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天空呈灰白色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水汽和二氧化碳(对流层) 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的最少,大部分可见光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臭氧(平流层) 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臭氧层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示意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越短,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越少;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越长,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越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当地的太阳高度越大,地面温度越高,当地的太阳高度越小,地面温度越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或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会有一部分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的意义及应用案例①意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提高到15摄氏度左右→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②案例:多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温室大棚可减轻或避免低温对农作物的冻害,这些都与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有关。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高;高纬度地区的情况则相反。季节因素: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也较少。地势因素: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越差,地面辐射量昼夜差别越强。地形因素: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坡面与太阳光线越垂直,地面辐射也越强。地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不同,硬化地面、冰雪反射率较高,水体、植被反射率较低,导致各地地面吸收热量和地面辐射不同。气象因素:同纬度地区,天气状况不同,日照时数长短不同,从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辐射强度不同。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的概念:遥感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就是对地表物体遥远的感知。遥感的工作流程遥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利用装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遥感平台上的光学和电子设备,接收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形成影像或数字信息,再将其传回地面接收站,使用处理和识别设备对图像或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信息。如右图所示:遥感的优点遥感技术与传统实地测绘相比,具有监测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时动态监测等特点。遥感的应用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带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释,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环境与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地盐渍化、海上冰山移动、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环境等。 为农业(估产)、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灾害监测 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及规划 指导大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核电站、路网、城市规划等。 促使规划和建设更合理。其他 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提供重要信息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