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三框的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思考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意义,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从实践出发、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与时俱进的特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在中国发展,并有力指导中国的发展实践。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对于初步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只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宏观的和总体的认识,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
科学精神: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
2.必备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关键能力:能够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史命;能够运用比较学习法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能够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五、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六、教法分析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本节课的议题 议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议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议题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带着问题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阶级基础 (2)自然科学前提 (3)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议题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议题情境】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依赖创立并获得发展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始形成的时代。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工人运动失败了。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材料二: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展示问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完成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的“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的理解?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展示及时予以点拨、评价。 【教师小结】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1)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2)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3)方向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4)使命性: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5)进步性: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认真观看材料,思考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发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议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议题情境】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展示问题】 1.与以往旧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上述材料信息对我们当前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 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讲解知识点。 【教师总结】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1.阅读材料,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 2.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根据教材,小组交流成果,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议题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启了它的中国化历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展示问题】 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2.说一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教师点拨】 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讲解知识点。 【教师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坚持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 2.坚持与改革开放具体实践和时代变化相结合,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结合自主预习和教材知识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当堂巩固 及时练习 【展示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分析予以点评。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引导。 1.当堂完成练习。 2.有疑问的地方,当堂提出,同学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交流中解决。
课堂总结
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