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防在心中,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注意火灾安全。2. 让学生了解火灾中各种自救逃生方法。教学过程:一、出示一则火灾事故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1. 教师讲述一则火灾案例:据报道,近有一个七岁男孩因窒息昏迷,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例。灾难起因是小孩爬到沙发上玩,因不合逻辑的玩耍导致电插头松动掉落短路而引发熊火,仅仅一瞬间小孩便倒在了火海中。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转瞬间变成了一具冰凉的尸体,让人心痛。2. 同学们讨论交流:对上述案例分析后,你有什么想法?3. 学生交流观点,教师总结归纳。点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火灾是威胁我们生命的一种潜在危险。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在火灾中的自救与救别人方法!当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其价值。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养成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爱护消防设施、尊重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等良好的消防安全行为习惯。二、防火安全知识学习:1. 火灾等级的划分:火灾分为A、B、C、D四个等级。①A级: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伴随有浓烟。②B级: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③C级:气体火灾。④D级:金属火灾。2.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抑制法。3. 发生火灾拨通“119”后,应向接警部门报告哪些情况?发生火灾拨通“119”后,应向接警部门报告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使用的电话号码等。同时,听从交待,按来车路向和指示地点前往现场。4. 校园防火常识有哪几个方面?(1)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私自乱拉乱接电线;不乱扔烟蒂;不使用电炉、电热杯、电烫斗等电器;使用煤气器具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倒液化气残液。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不能让学生自己开煤窑、挖石灰等。不允许学生到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捡拾物品等。(2)禁止学生进入校园内用火炉取暖或烧烤食物;冬季可燃物多,要注意取暖安全和节约用电,避免造成火灾事故。(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或组织为预防火灾而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板块,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等。(4)教育学生养成人走灯灭的良好习惯;冬季校园内和宿舍内较干燥,教育学生不要用潮湿的手去拧电器;家中发生电杆断落或有电线掉落时,不能用手去触碰电线;雪灾时更要注意远离电线;严防因电线短路或漏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的发生。遇火情时严禁学生随意开关任何用电设备。学校领导、老师要在值班安排表上落实负责人巡视用电情况,责任到人,严格监督用电安全的落实到位情况;经常检查供电设备情况及用电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尤其是一些大的用电设备须领导亲临处理应用,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学校在假期中进行维修改造施工时必须有一名领导和专门老师在施工现场监督把关杜绝因施工而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警立即拨打119报警求救并组织人员扑救初起之火(如油着火不能用水浇)。同时注意观察火势蔓延方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再受损失。事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火灾事故再次发生。(5)教育学生不随便放鞭炮,教育学生在野外不玩火,不乱烧垃圾树叶等可燃物;不燃烧小竹竿等物品;防止引起山林火灾。教育学生不玩火柴或打火机等,不点燃鞭炮、焰火,这些都必须由家长监护陪同下才能玩。否则造成意外伤害或损失财产由学生及家长负责并报告老师和家长一起救治伤员和赔偿经济损失等;对于明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地方而违反规定的学生应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学习自救逃生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火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的方法。五、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防火安全知识和自救逃生的方法。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爱护消防设施、尊重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等良好的消防安全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消防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