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教材分析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的第二框,这是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中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权利的具体表现。主要阐述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即依法维护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身权利。本框主要通过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让学生识.别我国公民的一些具体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深入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讲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生命、自中和人格尊严,增强法治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及高中已经学过法律的基本知识。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在生活中已经在遵循和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反思的学习方式较为熟练。在议学情境中设计议学任务,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让学生思辨,并联系实际社会生活热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科学精神 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法治意识 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公共参与 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点 人身权利的分类及内容
教学难点 辨别不同的人身权利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知识点,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复习: 1.什么是民法?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哪三个要素? 3.什么是民事主体?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4.民法基本原则调整的范围是什么?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巩固复习,了解学生复习的效果,对重难点进行巩固
二、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央视新闻——惩治校园欺凌》上、中、下。 学生观看视频 思考,校园欺凌侵犯了学生的哪些人身权利?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 通过通过热点话题“校园暴力”引发学生对情感和法律 的思考,自觉守法,关爱同学。
三、自主预习 出示预习目录、预习要求 要求:浏览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1.民法保护的各项人身权利的含义和内容。 2.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3.姓名权 4.肖像权 5.名誉权和荣誉权 6.隐私权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四、讲授新课 四、讲授新课 四、讲授新课 四、讲授新课 出示课本第6页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讲解《民法典》规定 【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民事责任】,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解读探究已分享案例。 出示探究问题: 小郝能否对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主张权利 为什么 名词解析: 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干涉、盗用、假冒 出示问题:用电影明星的照片做QQ头像,是否侵犯他们的肖像权?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出示第8页探究与分享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出示第10页探究与分享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探究问题: (1)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杨某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谈谈未成年人应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保护,社会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1.人身权 (1)维护人身权的依据: ①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②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格利益。 (2)人身权利的内容: (3)维护人身权的要求 ①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②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1)地位: 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主体:自然人) (2)作用: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学生结合第7页相关链接关于《民法典》规定理解侵权表现。 (3)侵权表现 生命权(侧重生命延续)——致人死亡,非法剥夺生命(致死) 身体权(侧重身体完整)——伤害身体的完整性(致残) 健康权(侧重机能健全)——损害健康,致人患病(致病)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分析结果: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小郝能对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主张权利,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1.姓名权 (1)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2)为什么保护姓名权: 姓名是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3)对姓名权的法律保护: 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2.肖像权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电影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肖像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不刻意丑化他们,就不算侵权。 (1)含义: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①自然人的外部形象:身体部位,面部等 ②外部形象载体:影像、雕塑、绘画等 ③可识别性,指向性(只露出鼻子嘴巴,不可被识别) (2)法律保护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①丑化:歪曲污蔑、贬低 画胡须 ②污损:泼墨水、焚烧、撕毁他人照片 ③利用信息技术伪造 恶意P图 (3)侵权表现 ①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制作和使用他人肖像。如擅自拥有他人照片,利用肖像做广告、商标和装饰橱窗等;利用他人肖像制作“表情包”或者用手机任意抓拍人像上传网络。 ②民法典的新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是确定侵权责任大小的情节,而非决定性条件。 ③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的,或者或者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并且往往同时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同时侵犯两项权利】 (4)侵权责任 ①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②除上述责任外,如果存在获利行为,侵权人则应适当赔偿他人损失;如果构成精神伤害,被侵害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三、名誉隐私不可侵 学生思考:说一说保护英烈名誉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那些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1.名誉权和荣誉权 (1)含义: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荣誉是国家和社会对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有突出表现的民事主体所给予的积极的正式评价。(补充) (2)法律保护 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荣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2.隐私权 学生思考后回答: 观察生活中人们对“一米线”的实际遵守状况,谈谈你对“一米线”的看法。 未成年人是否有隐私?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如何正确处理相关问题 (1)含义: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隐私权的保护:(法律依据) 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3.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①个人信息的含义: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P11相关链接) ②原因: P11-2 必要性: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 意义: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通过探究,让学生思考什么样行为侵犯了人身权利以此引出人身权相关知识。 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实例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认真对待学习任务。 通过探究,通过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取姓名肖像使用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肖像姓名的保护。 激发学生对烈士的崇敬和爱国情怀,坚决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五、同步练习 出示易混易错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1.限时练习练习册上的习题,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