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一点点进步,不值一提——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授课一、案例分析案例展示:大北今年读小学四年级,是个聪明好动的小男孩。他在学习方面表现较为不错,但有个缺点:字写得特别难看。在妈妈的建议和安排下,大北开始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和练习,大北的字的确比以前工整了不少。有一天,老师在大北的作文本上写下“字迹较工整,有进步”的评语。大北高兴极了,拿着写有老师评语的作文给妈妈看。妈妈看后,觉得大北的字确实进步很多,可为了激励儿子继续努力练字,便说:“一点点进步,不值一提。古人写字,都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练习的,你这算什么 哪有这么短时间就练好的 你还要继续努力,可不能骄傲。”大北本想同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悦,没想到从妈妈那儿看到的却是无所谓的态度。他的内心顿时变得沮丧,愤然决定以后再也不练字了。案例分析:当看到孩子取得进步时,有些父母即便内心再高兴,也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相反,他们常常会将欣慰和喜悦留在心里,故意轻描淡写地对孩子说:“一点点进步,不值一提。”父母这种不屑一顾、不顾及孩子感受的话语,很容易伤害孩子。中青报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0多名18-35周岁的青年中,高达90.6%的受访者坦言被父母进行语言打击过。在《少年说》中,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已经足够努力,学习也很认真,可妈妈给她的永远只有否定。甚至在她鼓起勇气,请求妈妈看看自己时,妈妈的回答只有一句:“我觉得你性格就需要打击。不打击一下,你可能就有点飘。”角色扮演1.你怎么这么笨,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2.下次你还敢这样,我就打断你的腿,把你赶出家门。3.你给我过来,下次还敢这样,看我怎么收拾你。4.考得这么差,还敢玩游戏,不好好学习,你将来怎么办啊!请一位家长来扮演家长说出以下语言,其他家长扮演孩子。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里写到:“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对孩子而言,这种日复一日的打压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才批评你”,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以“爱”为名的伤害。为什么父母简单的一句“你不行”、“你很差”,会给孩子带来那么大的伤害呢?心理学上有个“暗示效应”,说的是人往往会在无意中接受其他人发出来的信息,从而做出和信息相对应的反应。换句话说,父母暗示孩子“你很糟糕”,孩子就会觉得“我什么都不行,做也做不好”。父母不断说孩子“别人都比你厉害”,孩子就会坚信“我样样不如别人,没什么价值可言”。太多来自父母的消极暗示、否定和打压,使得他习惯把自己看得很低,缺乏自我价值感。就算长大后干出一番成绩,也有人欣赏,可他内心深处,永远保存着父母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一旦做不好,就容易用父母的方式指责自己:“看看吧,我就是这么差劲,没用,糟糕。”后果:这句话可能会让孩子对取得进步彻底丧失兴趣和信心,变得不再渴望优异的成绩。孩子能够在某件事上取得成绩,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甚至要克服重重困难,抵制各种诱惑。这时,如果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一点点进步,不值一提”,不仅会抹杀孩子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还会让他丧失信心和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就像案例中的大北,在听完妈妈的这句话后,他的心中会增加几分忧虑和困惑:写字写到现在这样的水平我已经付出了很多,妈妈却认为“不值一提”,写好字怎么那么难 我什么时侯才能练好呢 我还能做到吗 最终,在失望和沮丧中,大北决定不再继续练字。后果:这句话会毁掉亲子间的亲密关系。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研究后发现:“亲子关系不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带给孩子的言语压力。”当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正面反馈,却常常看到无所谓的态度、听到负面话语时,便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开始隐藏自己的想法。孩子甚至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比如觉得父母一开口就会贬低自己,因此会控制不住地对父母发脾气,亲子关系更加紧张。对策: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傅佩荣教授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长期活在批评指责中的孩子,只学会谴责;一直活在敌意攻击里的孩子,也只学会自我贬低。唯有被父母接纳、理解、肯定和鼓励的孩子,才有机会茁壮成长。对策:首先,学会听听孩子要说什么。当孩子遇到委屈的事情,别急着说他,先耐心听,给他说话表达的机会。可以这么问:“你遇到什么难处了吗,跟爸爸/妈妈讲讲,我们听着呢。”只有他感受到父母愿意陪伴自己,理解自己的心情和感受,才愿意表达出来,寻求更多的帮助。对策:其次,尊重孩子的选择。邓亚萍的儿子有段时间喜欢玩电竞,还动了当职业选手的念头。为此,邓亚萍亲自考察了两家职业电竞俱乐部,把获取到的资讯分享给儿子参考。至于儿子怎么选,她完全尊重。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把孩子视为独立个体,尊重他的想法和行动。孩子被理解,被允许,才有勇气不断尝试未来的挑战。就算跌倒,他也不至于慌张害怕,反而能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对策:最后,发自内心和孩子站在一起。教育家黑幼龙夫妇得知儿子被超市当作小偷时,虽然心里焦急,但还是先安抚儿子的情绪,并选择相信儿子,告诉对方“儿子本质不坏”。无论平时儿子多捣蛋叛逆,他们依旧用心、和善地陪伴儿子,引导儿子慢慢进步、成长。后来,在他们的信任、鼓励下,儿子终于“开窍”,发奋读书,一路逆袭。小结:身为父母,每个人都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想方设法让他快快成长。可在养育中,却一不小心忽略孩子的感受,把过多的要求和条件加在孩子身上。其实,孩子要的东西并不多,就如作家三毛写给父亲那封信里说的:“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肯定的眼神,对孩子而言,就是无比的嘉赏和祝福。来自父母所有的鼓励,将成为孩子面对世界的铠甲,带他们熬过人生最冷的寒冬,迎接春日的花样年华。1、继续在《父母课堂》或其他书籍中找相关的内容学习。2、回家后我们与孩子一起加强心灵沟通,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正能量的家庭环境。3、尝试让孩子建立备忘录,对自己每次的进步进行记录与鼓励。课外延伸: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