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告别拖延症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六课 告别拖延症 教案

资源简介

告别拖延症 教案
一说到“拖延”,每个老师都能举出不少令人头疼的例子。但是作为心理老师,我们要思考:孩子们拖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拖延能够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帮助孩子们有效处理拖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生活、学习的效率和品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有一节心理课”的“生命之美”的设计吧!
教学目标:
1.探寻拖延的本质——心理因素
2.了解拖延的影响和意义
3.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处理拖延,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教学重难点:
探寻拖延的本质,了解拖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掌握处理拖延的方法。
授课对象:
初二学生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一、短片导入——《拖延症》
二、主题活动:
1.探寻拖延的秘密
2.揭秘拖延症
3.根除拖延症
三、课堂总结:
01
导入活动——视频观赏
同学们,在我们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先一起看一个视频短片吧!
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
视频中的同学是否有你的影子呢?
你是否也经常因为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拖延”的本质,找到根治拖延的方法。
02
主题活动
同学们,下面大家每人先回想一个近期自己拖延的事件或者行为,并把它写下来写好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探索拖延背后的秘密吧!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总有人为“拖延症”所困扰。很多人容易把拖延的原因简单化:因为懒;因为你缺乏计划安排;因为你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
事实上,习惯性拖延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常常源于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拖延症”并不是一种“病”:所谓的“拖延症”目前并没有被纳入精神疾病体系中,也没有权威的定义,普遍指的是人们无谓地延长完成任务时间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负面的后果。
无论是什么原因,想要战胜这种行为,首先要认清它背后的原因:有研究发现经常导致我们拖延的原因有:对被控制和干涉的一种反抗
做的好就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期望,追求完美,害怕失败,时间观念差,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不自信,不自律,低自我价值感,所以要想根除拖延,就学会提升自我价值感的方法。
这是一个音乐心理训练方法,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积极自我认知,增加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一分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不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一分钟我们都可以做什么呢?可以现场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痕迹,增强学生的时间意识。
同学们将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一个任务清单,看看哪些是最紧急的,最紧急的一定要最先完成,会增加成就感;哪些是两分钟以内就能搞定的,就立刻搞定;一天结束的时候,拿出自己的任务清单,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给予自己及时的反馈和肯定。
03
课堂总结
快乐的心理课过的很快,马上就要下课啦!这节课通过视频投射寻找自己拖延背后的秘密,原来拖延跟“懒”没关系,原来是缺乏自信和自律,低自我价值感的表现,并通过音乐心理训练方法提升自我价值感,通过刻意练习,让时间有痕!期待大家将今天学习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根治拖延,从我做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