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第一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禁毒教育第一课》教案

资源简介

《禁毒教育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毒品的种类、毒品对个人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
2. 了解毒品成因,形成正确、健康的毒品观。
3. 培养关心、帮助他人意识,学习宣传毒品危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学会自觉抵制毒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结合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禁毒的宣传资料。
教学时间:__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了解些什么呢?我国在预防艾滋病日的宣传中提到:“与毒品相识,与时尚无关,与潮流无关。”同学们千万不要被那些看似时尚、前卫的毒品所蒙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毒品说‘不’”。
认识毒品的种类:
毒品种类繁多,那么到底有哪些毒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通过阅读资料及图片认识不同种类的毒品。(可参考课本第__页的“图2-17毒品种类”)
认识毒品的危害: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毒品的种类很多,危害也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毒品毁坏家庭。一个吸毒人员面临的是亲人的离去,朋友的疏远,疾病的折磨,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危害。吸毒者为了获得足够的毒品,不惜偷盗、抢劫、卖淫等。一个人吸毒影响了周围一大片人,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更大。贩毒吸毒会使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因此毒品是人类共同的公敌。我们应该主动与吸毒、贩毒人员断绝关系,对他们不要有怜悯之心。对同情、可怜而吸毒的人更要加强帮助和指导。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能戒瘾之类的话,以免受害。
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或倾向,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贩毒是国家严厉打击的严重犯罪行为,一方面可减少毒品的需求量,另一方面也为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线索和证据。我国已加入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公约,“为了大家的幸福,对毒品‘不’”要见义勇为,打击毒品犯罪行为与违法犯罪斗争作坚决的斗争!总之从拒绝吸毒做起;从预防毒品做起;坚决参与禁毒斗争!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 青少年是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之一。青少年之所以容易成为瘾君子,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有一种冒险心理。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和生理发育的提前,青少年有一种“探索”和“求新”的心理需要,他们对尝试新事物特别感兴趣。有些家长图一时之便利或自己好奇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此外由于涉世未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使一些青少年产生盲目的追求时髦心理和刺激心理而走上吸毒之路。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 青少年要洁身自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身对不良诱惑的抵抗力,防止沾染毒品恶习。一旦开始吸毒就很容易成瘾,难以戒断。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在瘾君子的眼里只有“吸”而没有“够”,因此要强制自己远离毒品。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分辨事物的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加强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谨慎交友等。总之青少年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四、课堂小结:青少年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良好学风的保障,也是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利于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进步;才能有利于我们身心发展;才能有利于我们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才能有利于我们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远离毒品才能健康成长!
布置作业:通过上网或阅读课外书籍查找有关禁毒的知识材料来进行阅读整理并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如书上的有关知识竞赛练习题等)。让学生了解当前禁毒宣传的形势及任务,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禁绝毒品的法制观念。坚决做到“珍惜生命、抵制毒品”。
拓展延伸
1. 延伸课堂: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观看禁毒教育视频、听取禁毒讲座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毒品危害和禁毒知识。
2. 家庭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禁毒知识带回家中,向家长宣传禁毒知识,提醒家长注意防范毒品危害。
3. 学校延伸:组织学生参与禁毒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学生对禁毒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 社区延伸: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禁毒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禁毒知识,增强社区禁毒氛围。
5. 实践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禁毒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帮助戒毒人员戒毒、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支持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了解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以上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毒品危害和禁毒知识,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