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教育劳动目 录模块一 劳动与劳动者第一讲 劳动的社会价值与分工第二讲 劳动者与劳动关系模块二 树立劳动价值观第一讲 劳动精神、 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第二讲 劳动品德与劳动观念第三讲 劳动情感与劳动态度模块三 养成劳动习惯第一讲 习惯与劳动习惯第二讲 劳动生活方式目 录模块四 积累劳动知识第一讲 生活劳动第二讲 生产劳动第三讲 服务性劳动模块五 培养劳动技能第一讲 基本劳动技能第二讲 社会生产技能第三讲 社会服务技能模块六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第一讲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第二讲 创新创业与 《中国制造 2025》模块一 劳动与劳动者 学习目标 分类 具体内容知识目标 1. 了解劳动、劳动理念、劳动价值的理论知识;2. 掌握劳动发展的状况与趋势;3. 明确劳动的分类、劳动者的角色定位与应具备的素养;4. 掌握劳动权益、劳动法律和政策、劳动规范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 1. 能够描述劳动的社会价值, 区分劳动的类别, 培养劳动者应具备的素养;2. 能够结合学习、生活现状, 确定劳动的类别及社会价值;3. 能够认识劳动权益, 初步掌握维权的方法素质目标 1. 树立科学的劳动观, 认识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2.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认同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的观念;3. 增强法律意识, 树立维权意识知识导图第一讲 劳动的社会价值与分工一、 劳动的认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 人组成了社会组织, 并在社会组织中通过劳动构建了丰富的社会关系。 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通过劳动获得物质生活资料来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在劳动中实现。 劳动创造了世界, 创造了历史, 创造了人本身。名言警句社会性进步和道德进步, 取决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人们如何看待劳动, 把劳动看作什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弘扬劳动精神, 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 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 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创新体制机制, 注重教育实效, 实现知行合一,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 劳动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 (第 7 版) 对 “劳动” 一词的解释为: ①名词,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②名词, 专指体力劳动; ③动词, 进行体力劳动。《说文解字》 中对 “劳动” 的解释是: “劳, 剧也。 从力, 荧省。 荧, 火烧冂,用力者劳。 鲁刀切。” “动, 作也。 从力, 重声。 徒总切。” “劳动” 二字都是从力, 说明劳动就是要付出辛劳, 要使出力气。 正如谚语所说: “人生天地间,劳动最为先。” 从文字释义可见, 要想有收获, 就不能吝惜汗水。劳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活动, 通过劳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 产生经济效益。 在哲学中,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也是人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对象并在这一活动中改造人自身的过程。 在经济学中, 劳动指劳动力 (含体力和脑力) 的支出和使用。 一般来说, 劳动就是围绕生产、生活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以及为社会提供的非物质的服务活动。(二)劳动的意义名言警句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高尔基(苏联)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绘制着社会进步的美丽图案。二、 劳动的社会价值通过劳动, 人类获得了社会生存的基本保障; 通过创造性劳动, 人类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创造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 在劳动中, 人们体会到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存在价值。 同时, 人们也在劳动中激发出了艺术创作的灵感, 创造了音乐、 美术、 文学等多种类型的艺术形式, 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构成了人们充裕的精神生活。 社会要有序发展, 需要有制度的制约。 在劳动中,为了更高效的生产、 更高质量的生活, 每个国家都会制定相应的制度。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在实现个人愿望、 满足自身需要时对劳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劳动价值观是劳动者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在劳动过程和择业过程中的生动体现, 反映着劳动者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决定着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尊重劳动人民, 更好地珍惜劳动成果, 并以热情饱满的态度积极投入劳动生产的过程中, 创造出丰富的社会财富,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劳动价值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要树立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的理想, 懂得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自觉锤炼热爱劳动的意识, 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一) 劳动理念辛勤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对劳动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要求, 是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和基础。 劳动的辛和勤是劳动的崇高和伟大所在, 也是劳动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的根本原因。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把劳动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和神圣的义务, 在劳动中做到不怕苦、 不怕累, 讲奉献、 讲坚持,把辛勤劳动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实劳动是辛勤劳动的表现, 也是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诚实劳动要求我们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从事各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 在每个人诚实劳动的基础上, 辛勤劳动则构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为创造性劳动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创造性劳动体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 是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的发展, 也是劳动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创造性劳动就是在劳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切创新创造都是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的结果, 也都是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中实现的。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思想文化日益进步的今天, 没有创新、创造的劳动早已失去了劳动的本来意义。 因此, 我们不仅需要在以知识为基本素材的脑力劳动中进行创造性劳动, 而且需要在所有的劳动中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知识, 进行创造性、 创新性劳动, 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 赋予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时代意义。(二) 劳动价值时代在变化, 劳动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劳动的形态已经远远超出体力与脑力、 简单与复杂的二元性。 但不管如何变化, 劳动仍然是人类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的唯一方式。 新时代的中国, 以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来定位劳动价值。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劳动开创未来”“生命里的一切辉煌, 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这些名言警句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劳动的价值。四、 劳动的现状劳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 没有人类的劳动创造, 就没有人类的辉煌历史和光明未来, 劳动伴随着人类的进化,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劳动没有贵贱之分, 劳动的最终目的是创造美好生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劳动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翻开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 是劳动推动着社会进步, 滋养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完善与全面发展。 人类劳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 在人类文明的创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讲 劳动者与劳动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