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出版社《劳动教育》模块四 积累劳动知识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职语文出版社《劳动教育》模块四 积累劳动知识 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教育
劳动
目 录
模块一 劳动与劳动者
第一讲 劳动的社会价值与分工
第二讲 劳动者与劳动关系
模块二 树立劳动价值观
第一讲 劳动精神、 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第二讲 劳动品德与劳动观念
第三讲 劳动情感与劳动态度
模块三 养成劳动习惯
第一讲 习惯与劳动习惯
第二讲 劳动生活方式
目 录
模块四 积累劳动知识
第一讲 生活劳动
第二讲 生产劳动
第三讲 服务性劳动
模块五 培养劳动技能
第一讲 基本劳动技能
第二讲 社会生产技能
第三讲 社会服务技能
模块六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
第一讲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
第二讲 创新创业与 《中国制造 2025》
模块四 积累劳动知识 学习目标 分类 具体内容
知识目标 1. 了解劳动知识, 明确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 了解劳动知识的内涵, 明确积累劳动知识的重要意义;
3. 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知识,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掌握必备的
职业劳动知识
能力目标 1. 能够在学习、 生活、 工作中积累劳动知识, 提高个人生活自理、 自立能力;
2. 具备基本的生活劳动知识、 职业劳动知识、 服务性劳动知识, 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3. 积累劳动知识, 参与力所能及的生活劳动、 职业性劳动、 服务性劳动, 提升劳动能力
素质目标 1. 注重观察与学习, 提升学习和积累劳动知识的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
2. 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提升个人生活品质;
3. 增强职业荣誉感, 积累职业经验
知识导图
第一讲 生活劳动
一、 生活劳动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中记录了人们生活劳动的情景。
《国风·周南·芣苢(fú yǐ)》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全诗三章十二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一) 家务劳动
家庭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场所, 家务劳动包括衣、 食、 住、 行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洗晾衣服、 整理衣物、 买菜做饭、 清洁卫生、 养护花草、 饲养宠物、 垃圾分类、 缴费充值、 水电设施安全维护、 求医问诊、 照顾长辈、 待人接物等。 一般来说, 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 生活技能与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强,更对生活充满信心, 能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青年学生不仅要勤学自律, 更要学会生活、 热爱生活、 懂得生活。
(二) 校务劳动
学校是校务劳动的主要场所, 在学校参加劳动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务劳动包括定期轮换的值日、 教室大扫除与校园卫生清扫等。 开展校务劳动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保持整洁的学习环境,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三) 企业劳动
企业是实施企业劳动的主要场所。 中职学生的企业劳动是指在岗学习和生产期间的生活起居, 即生活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内务整理, 以自己的双手营造整洁的工作环境; 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劳动实践。 例如, 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可安排为幼儿园重大活动、 重大节假日, 以及宣传橱窗、 办公场所等进行整体布设, 美化环境, 从而愉悦幼儿和教师的心情, 使得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充满希望, 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在企业岗位学习和生产期间, 一定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作息时间及规章制度, 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严格约束自己; 更要学会独立和自立, 以积极、热情、 饱满的状态完成工作任务。
二、 生活劳动知识
生活劳动知识也就是在完成生活劳动过程中所必备的知识, 运用生活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更好地认识生活、 深入生活、 适应生活、 改造生活。党和国家鼓励青年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让青年学生动手实践, 接受锻炼, 磨炼意志, 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生活劳动知识分为生活常识知识、 生活道德知识和生活科普知识。
(一) 生活常识知识
生活常识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 涵盖健康、营养、 饮食、 居家、 生活小窍门等各个方面。 在生活中, 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琐碎、 棘手的问题。 生活常识知识及小窍门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方便、 便捷、 科学, 能提升生活质量。 例如, 衣物护理、 卫生清洁常识, 健康养生、 美容减肥常识, 安全、 急救常识, 垃圾分类常识等都属于生活常识知识。
(二) 生活道德知识
道德知识是人们对道德原则、 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 以及执行道德行为的意义的认识。 道德知识是人们道德认识的重要内容, 也是人们形成道德意识的重要基础。 道德知识大体包括: 关于社会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一切有关问题的知识, 关于说明或表述各种道德现象或道德观点的概念、 术语、 含义的知识等。 生活道德知识包括文明、 礼貌知识, 与人交往、 合作知识, 品德、 素养知识等, 这些知识都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道德知识, 应该成为我们的自觉认识和行动指南。
(三) 生活科普知识
生活科普知识, 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 以实现普及科学知识这一目的。 科普知识涵盖了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无论是物理、 化学、 生物学科, 还是日常生活, 无不涉及科普知识, 其范围的广泛性奠定了科普知识深远长久的意义。 科普知识的重要意义, 在于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更好地掌握科普知识, 提升个人的素养, 让科普知识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三、 积累生活劳动知识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来都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知识积累是对知识进行学习储备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既包括个人知识由少到多的纵向积累, 也包括知识在多个人之间传播的横向积累, 它既是量的增加也是质的提高。
第二讲 生产劳动
一、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是相对于非生产劳动而言的, 是社会劳动的一种表现形态。 生产劳动是集体力和脑力劳动于一体, 与职业岗位相关联, 侧重技术、 技能的训练与积累的劳动。 我们能够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工作、学会创造, 培养自己的劳动美感、 获得感和成就感。 生产劳动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岗位要求, 生产劳动可以分为校园生产劳动和校外生产劳动。
校园生产劳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某项专业技能, 强化技能的独立操作能力, 提升技能的熟练操作水平。
(二) 校外生产劳动
校外生产劳动, 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 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 生产劳动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是知识和技术。 生产劳动知识是指在从事、 完成某一项生产劳动时所必备的知识, 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 系统化的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如何, 将决定他在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技能而忽略知识。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生产劳动知识大体包括基础知识、 岗位知识、 管理知识、 安全知识四类。
第三讲 服务性劳动
一、 服务性劳动的概念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中明确指出, 服务性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利用知识、 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 树立服务意识, 实践服务技能; 在公益劳动、 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服务性劳动侧重于用知识、 技能、 工具、 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以自身的劳动成果服务他人、 造福社会, 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学会共处、 学会奉献、 学会担当。 服务性劳动是接触社会、 深人生活、 参加实践的良好途径, 也是提升我们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好机会。
服务性劳动侧重于用知识、 技能、 工具、 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以自身的劳动成果服务他人、 造福社会, 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学会共处、 学会奉献、 学会担当。 服务性劳动是接触社会、 深人生活、 参加实践的良好途径, 也是提升我们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好机会。
二、 服务性劳动的类型
专业性服务劳动包括:以专业为载体, 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以社团为载体,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专业性服务劳动的开展, 有助于增强个人的专业服务意识, 强化个人的社会责任, 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培育个人的担当精神。
三、服务性劳动的特点
(1)大多不凝结在某种实物上,没有物化的结果。
(2)一部分服务劳动, 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后, 物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也物化在一定的实物上, 但不表现为实物产品的售卖, 而表现为一种劳动交换活动。
四、 服务性劳动的随机性
服务性劳动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服务作为劳动的产品具有生产、 流通和消费过程的高度同步性特点, 二是服务性劳动作为物质原生劳动的社会发展效应具有次生性特点。 服务性劳动产品的生产、 流通和消费过程的同一性使服务性劳动具有随机性, 即服务劳动过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服务劳动的供给不能由劳动主体来决定, 而是由劳动客体的需求随机决定的。
服务性劳动的随机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