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 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班级 xxx 课题名称 第14课第二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讲教师 xxx 课的类型 授新课 课时分配 45分钟
授课对象 xxx 授课时间 xxx 教案顺序
教材分析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版)第六单元第14课第二框题的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实践要求。第二框 “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包括两目。第一目“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讲述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推进生产方式绿色专型的原因和主要要求,第二目“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讲述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原因和主要要求。两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学情分析 优势: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劣势: 中职生缺乏分析综合理解能力,缺乏实践、生活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引入呈现适合的情景及相关案例教学,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能去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案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思考讨论现实中的问题,了解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在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职业精神: 掌握所学专业实际、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要求,能够将个人专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融合;能自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设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 健全人格: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 公共参与: 具有积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教学重点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教学难点 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与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讲授新课 (35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绿色产品的标识导入本节课。 环节一: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教师活动】 1.教师阐述绿色产品的概念,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都遇到哪些绿色产品。 2.教师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部分内容,看看对个人与家庭饮食有哪些相关规定。提问:除了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和提倡“绿色出行”外,你还知道哪些绿色生活方式? 环节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教师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分别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找寻自然、环保、节俭、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并谈一谈这些生活方式有哪些积极意义。学生从讨论、交流、分享中体会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2.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引出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激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情感共鸣。 学生欣赏图片,与教师互动,产生极大学习兴趣,明确教学主题,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讲,思考问题。 2.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重要内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与标注。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2.认真听讲,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重要内容应该及时做好笔记与标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程内容。 1.通过讲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要求及成果,丰富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这一概念的认识。 2.通过思考互动,有利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1.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拓展,讲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的要求及成果,丰富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这一概念的认识,体会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巩固新课 (5分钟) 通过板书进行课程内容的回顾与复习 并布置随堂练习,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完成相关习题。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相关练习,深化理解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提纲式的思维导图把本课的知识串联起来,有效地总结和巩固课程内容。设置随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
结束新课 (2分钟) 布置作业:老师把作业上传平台,小测试. 完成作业 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增强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正版书 副板书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二)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