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3张PPT)如何适应初中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特点。2、让孩子主动地改变自己,以尽快地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3、协作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走进初中------您的孩子也许要感受酸甜苦辣的滋味,也许要历经风霜雷电的洗礼,也许要学会从蛹到蝶的等待,初中将是人生的第二起跑线那么您的孩子觉得初中的学习、生活和小学有什么不同?成长的烦恼上初中后1. 学习作息时间的改变2.教学方法:不再是小学的手把手教3.所学科目多而且陌生4.作业量、新环境。。。。。。如何让您的孩子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呢?首先,鼓励孩子要尽快了解新环境,主动接受新环境,避免紧张、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要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新集体中去,使自己尽快融于集体,交一些知心朋友,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把自己孤立起来。作为家长,就要多点跟孩子聊聊天,孩子步入初中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地方不适应,问题出在哪?多鼓励孩子主动接受变化,适应新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否改变一下自己,所以看看你的孩子是否能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缺点;二是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三是要懂得一个道理:成长中会有烦恼,也会有快乐。孩子现在眼中的初中“三多一少”即课程多,书本多,作业多,玩的少。1、学习要从“老师背着走”到“自己学着走”正确认识初中教育的特点与小学的学习生活相比,中学课程增多,每门课的内容扩大和加深了。要学好中学课程,不但要记忆,更要思考;不但要跟老师学,更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初中阶段孩子们必须要学会自学、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整理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完全跟从老师、依赖老师,不会自己安排学习的同学慢慢会失去优势。所以,到了初中后,“路要自己学着走!”2、功课不再重点突出,而是五花八门,全面要求。正确认识初中教育的特点初中所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安全教育、劳动、班会等。初二增加物理,初三增加化学。(都是理科)3、学习不再“贝多芬”,要注意“新加坡”。正确认识初中教育的特点4.初中比小学更加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中考时,就有体育测试的项目和要求。如 800米、1000米;最好有空带孩子做个心电图,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看看适不适合长跑。而且良好身体素质状况也是初三忙碌学习的必备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另外,我们要注重孩子们自律能力的培养进入初中,孩子的好动、好奇、好玩的心理特征愈加明显,自制能力较差,特别是不健康书籍、网吧、游戏机室等不良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贪玩,注意力分散,不爱学习等不良现象。家长应及时引导孩子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合理安排处理好学习与休息,学习文化课与学习其他知识的关系,努力让孩子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建议: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家校合作)孩子青春期喜欢打扮、攀比:禁止改裤脚、化妆口红、佩戴首饰、剪锅盖头、西瓜头、限制零花钱(<10元)零食X 饮料X 白开水√(学校提供,需要自带水壶)禁止行驶死飞、摩托、电动车!(未满18心智不成熟)手机、电脑等上网问题:调查旧手机,锁好。电脑设密码,讲清楚规则,最好能少玩游戏或禁玩游戏周日晚上-周五下午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周末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最好学会利用网络学习,而不是只是上网玩或玩游戏)字如人脸: 督促孩子坚持写规范字、写端正字。聊:在饭后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最近的学习内容。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和家庭作业本上的记载内容一致、家庭作业的质量如何。督促:孩子每天自学半个小时(或预习,或复习)。建议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读记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而孩子往往比较讨厌作业。我很理解家长们繁忙的工作,但是您忙的希望是什么,还不是你们的孩子,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教育说:孩子,你怎么就不好好学习呢,爸爸妈妈天天这么辛苦劳累的上班挣钱,为的是什么,还不都是为了你嘛,你怎么就不体谅你的爸爸妈妈呢?那请问各位家长:您是否真正细心的了解过您的孩子,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教育孩子不仅指的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诸位就是家庭里的老师,您的孩子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您是否有认认真真的辅导过他,您知道您的孩子当天学的什么,甚至知道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吗?所以,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在旁边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如何做作业的。特别是一些作业速度比较慢的孩子,更应该要多观察,帮助他找到根本原因。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而不是一问了之。养成习惯,你的孩子就将会是最棒的。双休日有时间,可帮助他默写词语,温故而知新。还可让他们背诵一下古诗,中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终生不忘,甚至和他们一起读读书。这样既可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还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作为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避免期望值过高,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订下小目标让他完成(二)避免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是什么命,吃多大食”、“家长操那么多心还要学校干嘛”这种想法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人是为自己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开脱。(三)避免将家庭教育简单等同于智育作为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学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包括指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习、健体、健心、生活、审美、实践、创新等方面,简单地追求智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害的。作为家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避免“不打不成才”的观念和做法有不少家长总认为对待孩子的教育就是“打”,认为打就是教育,这种观念容易导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隔阂。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案例一:适应的烦恼她说:上中学后,我发现中学语文老师的讲课方法不像小学老师,小学语文是我最好的科目,但是最近的语文小测验,成绩很一般。数学、英语听起来很吃力,讲的不怎么听得懂,课后做不出作业,数学几次单元测验成绩很差,都不及格。英语单词老记不住,听写常不能过关。连最看重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以后发现和小学竟然有那么大的差距。分数那么低,老是觉得有人在背后笑我。我现在觉得在初中的这段日子,是我长这么大以来最倒霉的日子,好怀念小学时无忧无虑的日子。很想回到从前,但是也知道是不可能的。这种无可奈何让我感到痛苦、焦虑、不安,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到了,心情更糟糕。讨论思考: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孩子烦恼?心理号脉病因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一、本次家长学校上课的主题:我们的努力+您的关爱=孩子的成功1.中学的课程内容增多2.中学的课程难度加大3.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大4.竞争激烈,各科考试变频繁5.作业量增多,对学生要求更严格二、小学与初中的不同之处在学习方法与要求上由于小学的学习内容多为常识,要求记忆的多,理解的少,故死记硬背成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所以小学老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是采取抱着学和牵着学的方式。而中学则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基础上记忆,记忆基础上灵活运用。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要求初中生的学习具备较强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积极主动去安排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摸索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要能转变为自己学。抱着走牵着走自己走结论: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迅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或上坡时,缺少心理准备的乘客很容易站立不稳摔倒.同样在初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我们家长在孩子缺乏心理准备时不加重视,不能帮助孩子及时调整的话,孩子就会出现在学习道路上“摔倒”的后果。心理号脉讨论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请家长反思:您的孩子近期是否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你采用什么方法来疏导他的情绪?成绩差——学习压力大——厌学——不适应对同学开放心理——对家长封闭心理——与家长缺乏沟通——不适应加重问卷结果的分析第1题数据反映有55.5%的同学没有经常、主动地与父母谈心。父母不知其心中所想,难以与其沟通,从而使代沟问题日益严重。第2题数据反映有60.4%的同学与父母缺乏沟通,没去了解父母。35.5%的同学与家长双方在爱好和与兴趣方面存在差异,且颇为严重。第3题数据表明有55.4%的同学在尊重父母的同时,更希望自己能被理解、尊重,通过双方交流的途径,解决问题。35%的同学在被责备时会忍,有话不所,这难以使父母明白他们心中所想,更使沟通难以进行。*问卷结果分析*沟通问题的问卷调查(题目见最后页)初一孩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配合老师从心理和方法上给予孩子及时的指导,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三、如何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重点在品行,性格,学习方面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引导.1、引导孩子热爱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家长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要加深孩子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参考阅读:《父母课堂》九月期42页——《孩子喜欢报复他人怎么办》么么么么方面Sds绝对是假的2、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3、帮助孩子调整好在初中的学习(1)了解、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2)引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3)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参考阅读:《父母课堂》九月期32页——《儿子学会了制定了时间表》九月期26、27页——《帮孩子正确选择图书》《培养孩子质疑问难的习惯》十月期26页——《让孩子写作业快起来》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要求:1、认真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的习惯。2、上课听讲、记笔记的习惯。3、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不懂就问的习惯。4、学会制定计划、支配时间,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5、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6、阅读课外书的习惯。7、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8、良好的考试习惯,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4、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入中学,因为学习任务加重,孩子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才能保证每天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父母应该要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安静,有的家庭上网、聊天、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最好单独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一间屋子,一张桌子。让孩子远离干扰。 5、家长要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 初一学生,在小学习惯于依赖老师与家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与同学,需要时间进行适应,需要家长指导他面对新问题的处理方法。所以,家长要更多一点的投入精力关心学生。参考阅读:《父母课堂》九月期12页——《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语言》九月期36、37页——《父母忌语》九月期38、39页——《孩子心声》十月期36、37页——《父母忌语》十月期38、39页——《孩子心声》可以从以下方面尽量保证每天与孩子的及时沟通了解在校学习以及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掌握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关心、鼓励关注其身体状况,饮食均衡生活上严格要求,把握尺度客观分析孩子的成绩,多关注学习过程6、多与教师进行交流。 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信任、支持、体谅的工作关系。维护老师的形象,就是让你的孩子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参考阅读:《父母课堂》十月期18、19页——《亲师连线》7、要重视心理健康、全面发展。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养非常重要,因为有良好的生活态度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所以,多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参考阅读:《父母课堂》九月期8页——《名人家教》九月期30页——《曾氏家风育英才》九月期58页——《疏导孩子情绪,培养其品质和能力》十月期42页——《孩子经常拿自杀恐吓我们怎么办?》十月期43页——《孩子变得骄傲怎么办?》四、家长好好学习 , 孩子天天向上——《父母课堂》导读九月期12页《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1、以案例引出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存在代沟问题2、从生理、心理、角色差异三方面分析产生代沟的原因3、从方法上指导父母如何消除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代沟最后,我衷心希望班级的工作能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并坚信在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我们共同的、美好的愿望,让我们试目以待!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