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1《第三课 学习的“永动机”》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2. 明白自身学习动机水平并掌握调节学习动机水平的方法。3.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NO.1)【暖身与导入】电波的速度时间:5分钟人数:全班学生道具:秒表。目的: 感受适应带来的变化,导入本课的学习。步骤:1.考虑到现有班级的座位,确定好第一个人,保证全班同学能依次参与,最后顺利返回到第一个人。2.第一个同学用自己的左手捏一下相邻同伴的右手。问第二个人是否感受到了同学传递过来的捏手信号(这里我们把它称为“电波”)。接收到“电波”后要迅速把电波传递给相邻的下一个同学:快速地捏一下下一位同学的手。这样一直传递下去,直到“电波”返回起点(第一个发出电波的同学)。3.告知同学们,老师将用秒表记录“电波”跑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宣布:“游戏开始”,并开始计时。4.告诉大家“电波”传递一圈所用的时间,鼓励一下,然后重新再做一次电波传递,希望这次传递能更快一些。5.重复做5次电波传递,在黑板上记录下每次传递所用的时间。质疑:1.为什么“电波”传递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说说你参与活动的感受。交流与分享: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个组的同学起来分享自己的感受。总结与导入:肯定学生的感受,找到本课导入的切入点:熟练,或者说是适应。从一开始的不适应、不熟练,到慢慢地适应、熟练,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其实,我们在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时,总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开始了全新的初中生活。你适应了吗?怎样才能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呢?【活动与分享】活动一:身边的故事请一位同学起来讲述小林升入初中后的变化。(教材P1-2:我诉我心)小组交流小林在上小学时和进入初中后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大的转变?你认为她转变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她的这种变化正常吗?小林该如何度过适应期呢?你有哪些好的建议?班级分享:找两个小组来交流看法活动二:学以致用你也刚上初中,现在有哪些不适应?请把它们写下来,看看你能用什么方法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可以写到教材P6的空白处)小组交流、修改班级分享:找两个小组交流看法【感悟与收获】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有何感想?写下来,准备跟同学分享。第二课时(NO.2)【暖身与导入】雨后春笋时间:5分钟形式:以班级现有的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竞赛。目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导入本课的学习。步骤:1.教师说:“一阵春雨吹过来, N 棵(1-7)小笋站起来”之后,每组相应数目的学生就要马上站起来。最先站起来、并且人数与教师所报数字相符的小组为胜。2.两次后,给小组一分钟的时间讨论:怎样才能更快。3.继续再进行3次活动。黑板上记录每次的优胜小组。交流与分享:每组请两个同学起来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总结与导入:肯定学生的感受,找到本课导入的切入点:主动交流,加深了解,适应生活。我们要适应初中生活,离不开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的了解,而更多的了解则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渡过适应期。【活动与分享】活动一:绘制学校蓝图你眼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请用你喜欢的颜色,绘制一张“我们的校园”平面图。要求:(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他人合作。(2)时间:5分钟。(3)画在纸上,便于展示。小组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做出修改。班级分享:展示:每组找一两个同学来投影展示。交流:你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你对校园生活有哪些憧憬?活动二:打开学习之门通过一个多周的切身体验,你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了解?你的学习之门打开了吗?小组交流:从不同的方面谈谈你对学习生活的了解。比如:学习科目有哪些?每科的老师是谁?学习时间如何安排?学习方式……2.班级分享:比一比哪个组了解的全面、深入。要求:后分享的组只对前面的组进行补充,不要重复。【感悟与收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相信通过对学校环境及学习生活的了解,可以或多或少减少你的茫然与不安。适应了新环境的你打算以怎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开始新的学习之旅呢?写下你的打算,并与同学分享。2 / 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