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1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第一框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案
课题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职业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 学习特点
通过前一单元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需要道德和法律协同发力,懂得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宪法至上意识,为学习本课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奠定了认知基础。 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遵纪守法有自己的生活体悟和感性认识;部分学生对自由与法律和纪律的关系认知模糊,片面认为法纪约束自由,而忽视法纪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擅长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素材,乐于表达与分享;个别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需要小组成员的带动帮扶。深入思考能力较弱,要通过议题探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法律与纪律、自由与法纪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并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通过认识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明确遵纪守法的法律义务,懂得遵纪守法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业精神 理解遵纪守法对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作用,懂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行为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法治意识 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区分违纪、违法和犯罪的界限,明确违法违纪要承担责任,认识违纪、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觉性,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履行遵纪守法义务。
健全人格 了解产生违纪和违法行为的心理因素,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自律。
公共参与 认识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义务,把遵守社会规则、纪律法律落到实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教学方法 议题教学、混合式教学、讲授法等
教学资源 PPT、视频、案例等
教学内容及实施过程
课前导学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1.设计前测调查问卷,了解学情(附后)。 2.明确本课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3.发布课前学习任务。 4.指导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1.按要求完成前测调研问卷。 2.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3.自主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明确学习困惑和问题。 4.分组完成课前任务,提交搜集的案例和思考体会。 (1)查找生活中常见违纪违法案例 (2)查找本行业中常见违纪违法案例 1.了解学情,为教学设计提供前情依据、优化课堂教学。 2.通过自主学习、查找生活中、职场中违纪违法案例素材,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课中探学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体验】 “画方圆”。 要求:各同学在纸上画方圆,并思考:为什么不能画好方圆? 【师生归纳】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从小就接受遵纪守法的教育,那么,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如何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如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按要求参与画方圆活动 思考议题: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通过活动体验,引发学生对议题和问题链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1) 1.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环节一: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CCTV4“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设置问题】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第94页“阅读与思考”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合作探讨问题: ●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探讨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师生分析】 一是分析法律的特征。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入,分析法律的特征:该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的,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该法强化家庭、学校等对未成年人的责任,说明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该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设置问题】 结合教材第95页“相关链接”材料,说说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法律的制定和认可?法律有怎样的约束力? 【师生归纳】 法律的特征: ①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 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③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 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其中,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师生分析】 二是分析法律的作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师生归纳】 法律的作用: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保障社会的公共秩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 【诵读金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观看视频 阅读教材 联系实际 问题探讨 联系实际 举例说明 探讨问题 梳理归纳 倾听讲解 诵读金句 强化理解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通过和问题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 通过分析归纳,诵读金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讲授新课(2) 2.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1)法律与纪律的共同点 环节二: 【以案为鉴】 结合教材第95页“阅读与思考”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所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 ●赵某从违纪到受到法律制裁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法律与纪律关系的认识。 【师生分析】 赵某的案例说明,法律与纪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赵某违反了厂区内“禁止吸烟”的公司纪律规定,偷偷在车间吸烟,即使没有引发火灾等后果,也要受到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等纪律处分。并且,由于其行为后果已经触犯了法律,因此也受到了法律制裁。这说明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甚至犯罪。因此,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遵守纪律做起。 【师生归纳】 法律与纪律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都需要人们共同遵守,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强制力来实施。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阅读材料 探讨问题 组内讨论 梳理观点 阅读教材 得出结论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为学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打下思想基础。
环节三: 【阅读材料】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6页“相关链接”材料。 【观点辨析】 观点一:法律、纪律是对自由的约束和限制,不利于发展个人自由。 观点二:法律、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和维护,有利于发展个人自由。 ●你怎么评论上述观点? 【师生分析】 我们不能只看到法律与纪律限制和约束人们自由的一面,而忽视它们保障自由的一面。 法律、纪律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真正的自由是在法律、纪律许可范围内行使权利的自由。只有约束违反法律、纪律的行为,才能确保每个人真正享有自由。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 组内讨论 组间交流 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法律、纪律对自由的关系,为解决教学重点奠定基础。
(2)法律与纪律的不同点 环节四: 【设置问题】 结合教材第96页第二个“相关链接”内容,探讨问题: ●法律与纪律有哪些不同点? 【师生分析】 法律与纪律的不同点可以从制定主体、规范对象、处罚方式等方面分析。 【师生归纳】 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主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纪律由社会组织或单位制定,规范该组织或单位成员的行为,一般通过规章制度、规定等方式呈现。 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纪律与法律存在不同。
(3)违纪与违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环节五: 【观点辨析】 观点一:平时做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不算什么,只要不违法就可以。 观点二:法律、纪律是是对我们的保障,都要遵守。 ●结合法律和纪律的关系,你怎么看待上述观点? 【师生归纳】 法律与纪律有内在关联。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 有的同学在学校期间纪律观念淡薄,时常做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有的同学认为平时违反纪律没有关系,只要不违法就可以。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违法行为往往从违纪行为开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实表明,从违反纪律到违反法律甚至犯罪,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常见轨迹。 观点辨析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法律与纪律的不同点 【启思导行】 结合教材第97页“启思导行”中的要求,将法律与纪律的不同之处填入相应表格,结合自身体会分享:如何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填写表格 分享体会 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板书设计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第一框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1.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认识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1)法律与纪律的共同点 (2)法律与纪律的不同点 (3)违纪与违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课后研学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1.发布课后拓学任务: 查找资料,学习和中职生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相关内容,拟制班级公约。 2.跟进督导学生课业完成情况,适时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1.查找资料,学习和中职生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相关内容,拟制班级公约。 结合所拟制班级公约,开展主题班会讨论。 2.将小组课前学习成果上传学习平台,并在下次课堂分享。 1.增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升实践能力。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 2.平台即时收集学生上传学习成果,教师课前指导,便于把握、诊断学习成效,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学情调查问卷
1.你所知道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2.你认为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3.你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吗?
4.你认同“违法与纪律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说法吗?
5.准备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你一般会怎么做?
A.等绿灯亮了再过。 B.随大流,别人过,我也过。
C.只要看着没车或没危险,就过。 D.不管有没有红灯,我都会过。
其他教学提示
(一)注意事项
本课时及其所在的教材第10课“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是第四单元“遵守法律规范”的第一课。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关系非常紧密,教师要充分利用讲授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意义以及与纪律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纪行为有可能会发展为违法行为,帮助同学们树立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二)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教师教学用书 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职业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