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5课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 课题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No: 5
二 单元 班级 授课日期 编写老师
复习旧课及新课预习: 复习第四课重点内容
课堂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 间 教学 资源 评估与反馈
认知目标: 了解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背景、内涵和特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情感态度目标: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内在逻辑、原则与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必然性和主要工作;我国深化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意义和总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举措,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注:☆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二:讲授新课 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1.立足新发展阶段 (1).我国什么时候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标志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2).新发展阶段是什么? 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3)我国取得诸多成就的重要意义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②.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播放“‘数说十三五’成绩单”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我国什么时候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标志)新发展阶段是什么? 教师活动:讲解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已经取得的成就。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取得的诸多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 观看视频回答:是什么成就了他们的成功和社会价值? 1ˊ 15ˊ 多媒体 设备。 光碟 黑板 粉笔 视频导入,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与兴趣,提高听课效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能在教材中找到设置问题的答案。 讲解新阶段,我国取得的诸多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了解取得每项成就背后的不易,深刻理解取得这些成就的重大意义。
课堂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 间 教学 资源 评估与反馈
运用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远大志向;积极应对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同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向大国工匠学习,勇于创新。 2.☆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师生互动:连连看—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作用 新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收到影响。 材料:《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目标——共同富裕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3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循环为大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学生活动:观看短片思考我们是否还要用“环境破坏”换“经济发展”?——否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那么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理念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教师活动:介绍先进人物焦裕禄,并引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课堂讨论:焦裕禄的事迹对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有什么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应构建何种新发展格局? 12ˊ 8ˊ 6ˊ 多媒体 设备。 光碟 黑板 粉笔 通过短视频对人类“正反”两类行为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课堂连线活动考查学生对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与掌握,学生现场表现不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该知识点。 通过焦裕禄个人事迹的分享,传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生对此概念感到生涩难懂,教师需结合生活事例讲解,并让其通俗易懂化,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注:☆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课堂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时 间 教学 资源 评估与反馈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反映出消费能力外流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措施: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原因: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发展新空间。 措施: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学环节三: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环节三:小结 作业 议学问题:什么是高质量发展?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思考——反观“国人从日本购买马桶盖事件”,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议学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 那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1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包括几个部分? 教师活动:播放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53页,答一答,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6ˊ 8ˊ 8ˊ 8ˊ 5ˊ 3ˊ 多媒体 设备。 光碟 黑板 粉笔 教材相关链接提到的“三去一降一补”需教师加以拓展讲解,学生才能更好理解其义。 本课涉及很多经济学专有名词及知识,学生平时对经济领域的知识关注度不够,容易出现生涩难懂的尴尬局面,教师授课时需尽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课后作业:1.理解并熟记本课两大内容(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作用(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途径2.预习第六课。
课后小结:通过本课教学,发现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学生在经济知识方面的欠缺,从广度到深度都不够。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尚需进一步努力。
注:☆表示重点;#表示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