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2课时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3 元素 2课时 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资源简介

课题 元素(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与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 称和符号。 2. 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 指定的元素。 3. 通过给元素分类,初步认识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的密切关系。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元素、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之间的关系,绘制关系图。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常见混合物的组成 地壳中:含量位于四种的元素依次是 、 、 、 。 海水中: 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学习任务二】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氢 氟 磷 锰
氦 氖 硫 铁
锂 钠 氯 铜
碳 镁 氩 锌
氮 铝 钾 银
氧 硅 钙 汞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学习任务三】给元素分类 分类依据 1: 分类依据 2: 分类依据 3: 【学习任务四】观察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个横行( 个周期), 个纵行( 个族) (2)元素信息 (3)原子序数 = = =
推荐的学习资源课题 元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插片拼插、插片分类、原子分类等活动, 体会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 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构建元素概念。 2. 通过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理解元素与物质、原子的关系, 应用元素观解释 相关事实或预测分析。 3. 完善微观粒子与元素结合,分析物质组成与化学变化的角度,能够全面分析纯净 物的组成, 并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课前学习任务
回忆原子、分子、物质的构成之间有什么关系,绘制关系图。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用不同颜色的插片, 表示分子 氧分子(O2)、水分子(H2O)、氢分子(H2)、二氧化碳分子(CO2)、一氧化碳分子(CO) 【学习任务二】用不同颜色的插片,表示相应物质 氧气、水、氢气、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学习任务三】给插片分类 分类标准 1: 分类标准 2: 小结:
【学习任务四】给原子分类 碳 14 原子氧 16 原子氧 17 原子氧 18 原子氧 16 离子氖 20 原子质子数 (核电荷数) 6 8 8 8 8 10中子数88910810核外电子数68881010元素种类
原子分类的标准是: 元素的概念: 【学习任务五】从元素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
【学习任务六】从元素角度分析化学变化 元素种类:
结论: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
【学习任务七】分析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资料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图示 资料 2:部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甲烷(CH4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CO2 ):大气中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增强 一氧化碳(CO): 有毒。 煤、汽油:含有碳元素的混合物,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等物质。 葡萄糖(C6H12O6 ):光合作用产物, 动植物能量来源。 碳酸钙(CaCO3 ):由离子构成,岩石的成分之一。 从元素的角度谈一谈,你发现了什么?
推荐的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