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生隐私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隐私与侵犯隐私权的概念和区别。2. 树立隐私意识,掌握保护自己隐私的方法。3.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做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二、重点难点1. 掌握保护自己隐私的方法。2.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三、授课内容1. 引言: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了解)2. 导入:一些同学之间流行写“周记”,其中一些同学将日记的内容写进“周记”,并张贴出来,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同学的隐私?3. 正文:什么是隐私?什么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1)什么是隐私?答: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方面私密自由,未经他人允许,不让他人干涉。(2)什么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答:①将同学的“周记”张贴出来;②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等行为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4. 案例分析:一封神秘的信件内容:写给班主任的一封信,反映班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班主任在班会上宣读后,未署名的信件引起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明确匿名信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学生讨论后明确:虽然匿名信未署名,但暴露了同学的不足,便于大家改正缺点和不足,并没有侵犯其隐私。)5. 学生小组表演:事例辨析(投影)学校老师未经学生同意将其在小树林中摘花作为学生罚站相处理;营业性网吧经营者对顾客身份证件核查把关不严;同班男女同学过于频繁的交往……请同学们分析这些行为是否侵犯了个人隐私?为什么?并应如何处理?6. 什么是尊重隐私权?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权?(1)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我国法律尊重个人隐私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就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不做侵害他人隐私的事情。这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2)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要做到:①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②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③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④尊重他人的名誉权。7. 课堂小结: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真实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等有关信息,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不向他人随意透露家庭收入、家庭财产等个人信息;不轻易把自己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告诉他人;在遇到打骚扰电话或垃圾短信时,要谨慎对待,必要时可不予理睬;对于署有自己名字的信件、邮件要注意检查,确保安全。(遇到不确定的陌生人或可疑信息不轻易回复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隐私) 遇到坏人要敢于说“不”,必要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学生的言行可能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慎重对待)(2)注意保守个人秘密。许多同学善于思考问题,观察事物比较敏锐,常常会有许多内心的想法和见解,要教育学生学会保守个人秘密,不在背后议论和评价他人的事情。同时要善于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表达给对方,既要注意保密又要注意方法。(在同陌生人接触时更要做好这一点)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害。要学会防范侵害、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也要积极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8. 布置作业:探究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试题)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请谈谈你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隐私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规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对隐私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自己在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教师还需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对学生隐私保护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隐私保护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