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课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及生产关系 特点 2.能够阐述私有制在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阐释阶级和国家产 生的过程 3.能够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的具体事例论证人类社会发展 的规律 教学重点: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过程;科学评价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探究一 学生活动 1:观看几张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图片。假设你“穿 越 ”回了原始社会,根据所给的原始社会相关图片,请你想 象并简单描述一下你一天的生活。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以身份带入的方式感受原始社会的生产 生活方式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长达二三 百万年,其中,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 学生活动 2:观看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视频 教师活动 2:引导学生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讲解: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 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 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 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学生活动 3:阅读材料思考:结合原始社会的生活生产状况, 你认为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介绍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与原始社会的社会特点 讲解: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 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
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 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 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 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 务,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 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学生活动 4: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第三页内容描述原始社会是 如何解体的? 教师活动 4:与学生共同研讨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辨析关于 私有制的不同观点 讲解: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 了新的发展。原来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 个体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替代,生产资料也就相应的逐 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当土地变成私有时,私有制也就确立 起来。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故观点一正确;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
探究二 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观点二错误;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 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当私有制这种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就会被更先进的生产 关系所代替,所以也不会永远存在。 学生活动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 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 然产生阶级 ”。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奴隶产生的过程以及奴隶 制的生产关系特点 讲解:战俘是奴隶的来源之一,还不起账的穷人也是奴隶的 重要来源。 原始社会解体后,两大不同地位的集团出现:奴隶主阶级和 奴隶阶级。前者属于剥削地位,后者属于被剥削地位。 名词解释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 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 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 度的生活资料。 学生活动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描述奴隶制国家产生的 过程。 教师活动 2:与学生共同探讨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过程,引导学 生客观看待奴隶制国家的进步性 讲解: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 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
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名词解释——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 的工具。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 现、文字的发明和实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 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 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学生活动 3:阅读材料,对比分析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 产关系异同 教师活动 3: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封建社会的生产关 系及社会特点。 讲解: 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 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 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 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 地租。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 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 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 吹“君权神授 ”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农民阶 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 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