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_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_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了解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历史发展不同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 样性,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阐明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阐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 的科学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规律的主要内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 势。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规律的主要内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 势。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导入 教师:介绍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阐明人类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动。 了解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历史发展不同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 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 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阐明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 展的必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 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学习内容: 探究一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探究二 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探究三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8 分 钟 探 究 一如 何理 解人 类社 会发 展 的 一般 进程 教师: 1.说明课前任务 查阅文献,搜集素材,通过绘图的方式再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的场景。 2.学习任务一 结合自己的绘图,比较这些场景。 提示:可从生产力状况或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比较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3.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到的素材及以下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的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中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
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 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 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师:用图例的方式进行讲解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 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 发生变化。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 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制度等,构 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随 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 了社会基本矛盾。 教师小结: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 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基本矛盾、基本规律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解释 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 4.教师提出拓展问题: 相比于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 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 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 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师讲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 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
的进步。 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 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正如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 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6 分 钟 探 究 二 如何 看待 世界 各地 历史 发展 的不 同轨 迹 1.教师提出问题 1. 是否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呢?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三 查阅相关历史实例,比较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日本等国确立资 本主义制度的不同方式,并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影响波及整个欧洲,最终确立了民 主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既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 北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普鲁士王朝战争,结束了封建割据,使德国实 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日 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结论 1: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各国、 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 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2. 教师提出问题 2. 是否所有的地区或民族的社会发展完全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 进的?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师列举: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的彝族地区大约有 100 万人口保留着奴隶制
度,西藏、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大约有 400 万人口保留着封建农奴制度。 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附属于封建领主、大贵族、寺庙或奴隶主, 可以被任意买卖或当作礼物赠送,没有人身自由。例如,在旧西藏,形成 于 17 世纪并沿用了 300 多年的法律——《十三法典》《十六法典》,将人 严格划分为三等九级。法典规定,“上等上级人 ”的命价为与其尸体等重 的黄金,“下等下级人 ”的命价仅为一根草绳。“下等人 ”占西藏总人口的 95%以上。新中国为了保障人权,于 20 世纪 50 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 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昔日广大奴隶和农奴获得了人身自 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西藏等地区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结论: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或是几种社会 形态,以跳跃式的发展迈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这并不否定人类总体历史 进程统一性,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民族跨越一定的社会形态,都是在世 界上已经存在着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条件下实现的。 教师小结: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人类 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8 分 钟 探究 三 如何 看待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科 学真 理性 和历 史必 然性 教师:提出问题 习近平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 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如何 理解这句话?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四 1.请同学们结合史实,梳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说明走社 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观看视频,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播放视频,提供材料 毛泽东指出:“我们信仰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情 况相结合,不是硬搬苏联的经验。硬搬苏联经验是错误的。我们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农业的合作化是跟苏联不同的。” 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 策。”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 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 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 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 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 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 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 特色。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 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 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