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教材分析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描述1840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各种各样尝试,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面貌;阐释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领导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革命,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认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比较”,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各种政治力量的救国方案及其结局,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践证明这是历史真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内容,为本框题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知识基础,但是,本框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理性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缺乏对各种政治力量的全面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科学精神 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查阅资料增强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2.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最终被人民选择的原因。
教学难点 1.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决定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无产阶级的团结性、斗争性和先进性。 3.除了中国共产党,其他政治力量或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1.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分析: 1.内因:清王朝对内封建专制,对外闭关锁国 结果: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2.外因: ①西方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 ②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直接原因) 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他们相互交织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阶级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矛盾) 历史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目的)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的方案 方案一:先以北洋军阀,后以 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地位也被推翻了。 方案二: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方案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无法实施。 方案三: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思想理论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3)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意义: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 (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内部因素)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破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2)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外部因素) 19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使命、革命任务和成就 1)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2)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4)成就: 推翻了三座大山。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结论 结论①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结论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辨识判断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 提示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 提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 提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4.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提示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属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③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④正确,③排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我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①。 【2】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基本依据是(  ) A.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发生转变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依据题意,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D符合题意。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但这不是本题的基本依据,排除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不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基本依据,排除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不合题意。 【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以情景史诗的形式,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奋发、奋进的光辉形象,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和饱满的精神内涵,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本次演出的意义在于让我们(  ) ①回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②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③了解中国共产党决定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文艺演出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而不是回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①不符合题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突出表现中国共产党奋斗、奋发、奋进的光辉形象,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这能让我们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②④正确。中国共产党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③错误。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