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观看、阅读扶贫干部的劳动奉献人生,感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懂得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科学精神:通过对平凡运动健儿的事迹分析,理性认识人生价值创造与实现的主客观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3.公共参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学习中,对价值观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但并未形成哲学意义上的理性思考;由于信息接触面的扩大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有一定的关注和自己的想法,课堂活动参与度高,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在辩证分析、深入思考问题方面需要引导,故而本课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重点 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劳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自我砥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这些要素缺一不可难点 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设问: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但是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平凡人的世界,来看看如何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解答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通过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探究新知 总议题:平凡如“我”,如何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 议题一: 【平凡的扶贫干部,在辛勤劳动奉献中实现价值】 材料一: 展示材料:张彪,刚过而立之年,是金家岭街道办事处建设发展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2019年9月,他主动报名到贫困地区参加扶贫挂职工作。按照崂山区东西部协作要求,他被分派到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为期一年的扶贫支技工作。问及参与扶贫工作的初衷,张彪说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光荣。“我还年轻,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发挥自己的热度和能量,就像老一辈有信仰的年轻人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奋斗,去奉献!去寻找和实现人生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可靠的人、有输出的人、带有正能量的人。 跟他一样用劳动奉献诠释生命价值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 诸如毛相林、刘虎、李玉,赵亚夫等。 材料二 针对“劳动”教育,我们一直在进行,但社会上却有不同声音……有家长对劳动课的设置持保留态度,认为孩子去学校是读书不是去做体力劳动;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引导”学生从事体力劳动、生产劳动,系逆势之选;家长得替孩子包办除学习外的一切事宜,若不努力读书,今后就得去做苦力。 议学任务一: 1.结合扶贫干部事迹以及社会“不同声音”,思考国家为什么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技能纳入课程? 2.评析上述三种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由? 议学小结: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议题二 【平凡的运动健儿,在个人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 材料一:展示视频《无名之辈——致敬每位拼搏中的体育人》 材料二:每个运动员的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训练团队及场地、“黑科技”助力等 议学小结: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2)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3)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辨析:有人认为:“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小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议题三: 【平凡的中华儿女,在艰苦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 展示视频:世纪征程砥砺前行,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 议学任务:观看完视频后思考作为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你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你又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些什么? 小结: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总结: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根本途径:强调劳动和奉献。 客观条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主观条件:强调精神、素质、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为。 升华:平凡人、英雄都能实现人生价值,祝愿大家不虚度此生,愿每个平凡人都能成为自己人生光里的英雄!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质疑。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小组成员探讨得出结论,根据学生能力再进行追问“举例说明”或者结合你知道的社会现象,联系生活谈谈理解。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起来展示,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通过视频和素材,一方面学习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意志力,达到实现“智育”的目标。 学生在对比和辨析中了解到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科学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这一核心素养。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一 (2021·天津高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北京高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回顾历史,劳模表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劳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几十年探索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开展劳模表彰 ①旨在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也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③能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 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实践性作业二 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你具备实现理想的条件吗 你准备如何努力 写一写、画一画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规划图板书设计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根本途径:强调劳动和奉献。 (2)客观条件: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3)主观条件:强调精神、素质、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