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案课题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时 3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1)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能力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定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充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历史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题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教学重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思政融入 培养执着专注的能力和淡泊宁静的心态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合作研学、探究式学习法、讲授法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相关视频和图文资料,收集整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拓展知识储备,为学习本框题做好充分准备教学过程 注:1.要求采用教学详案者,教学过程自行设计。 2.要求采用教学简案者,设计教学流程并加以分析说明(格式已附后)。课后作业 练习本 填空题 问答题教学附件 多媒体教学课 后 反 思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题教学流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我”和“我的课堂” 一、教师自我介绍 1.播放歌曲:《珊瑚海》 本人使用说明书 2.看图填空:陈老师越来越_____ 二、热身游戏 游戏规则:按顺序报数,遇到3或3的倍数就不报数拍桌子代替,报错或反应慢的同学站起来自我介绍或回答问题 1.我觉得哲学是____ 的 2.我觉得人生是______ 的 3.技师学院的同学都很_______ 4.考试不及格,我会_____ 5.食堂人太多,我会_____ 6.手机被没收,我会_____ 通过游戏了解学生和班级大概情况,对学生的消费理财观念做一个大致了解,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课堂要求: 成绩组成部分 四、课程介绍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 哲学的智慧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武林外传》相关视频 思考:1该视频中吕秀才提出了哪些关于哲学的问题? 2.这三个问题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这些问题更加概括、宏观,涉及人生的根本问题。这种思考具有哲学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 一、哲学起源 1.词义:在古希腊语中,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者“追求智慧”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阅读与思考”中四位思想家的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任务1:比较这些不同时代思想家的理论观点,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1)哲学是一门从总体上把握世界本质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 3.哲学的产生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比如:我们仰望苍穹: 1世界是什么? 2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 3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 4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死后又去向哪里? 5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 6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当你脑中有了这些问号,你就已经开始进行哲学思考 任务2:你知道哪些富含哲理的成语故事、诗词、名言警句? 他们是人们头脑中直接想出来的吗? 会不会发生变化? 它们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案例讲解:塞翁失马 小结2:这些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人生处处有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议学情境1】:提起“月亮”,你会想到什么?人们对月亮的认识和描述都有哪些方面? 神话······ 艺术作品(美术、音乐、诗歌、散文等)······ 常识······ 科学研究······ 任务1:阅读教材第3页“阅读与思考”,结合同学们所陈述内容和上述材料,说说神话、常识、艺术、科学是如何把握世界的?请用关键词表达。 在神话中,人类一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想象世界的形成和万物的由来。 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经验的产物,它一般是自发的、零散的和非理论性的。 艺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 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总结:(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本身不等于哲学。 2.【议学情境2】以下“毒鸡汤”的有哪些“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你认同吗? 小组讨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应的关系 小结: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如何,就会依据这种看法,形成一套关于应当怎样对待周围世界和对待自己、怎样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这就是方法论。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的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任务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已有信息,说出空白处的可能内容 小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议学情境3】分析《走近科学》之奇葩事件 阅读教材第4页“相关链接”中具体科学知识的分类 说说你现在所学的课程涉及哪些具体科学知识? 小结: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科学研究是哲学的基础,不断丰富并推动哲学的发展,而哲学智慧又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我们在专业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都离不开哲学智慧。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四、作业: 1.学生用书P3-4 2作业本: 写一个你的座右铭,讲讲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和对你的启发 第二框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路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和特征 播放视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其理论内容包括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等 3.“习”说 ▎习近平论马克思主义:1与时俱进 2实践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革命性: 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其产生来看,它是在一定的阶级基础、自然社会科学前提、理论来源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人类哲学思维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进行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2)从其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从其使命来看,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4)从其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最终极的真理,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5)就其核心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阅读课本】结合本人实际,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3min)五真”带你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勤下功夫 真学 融会贯通 真懂 坚定理想 真信 4.联系实际 真用 五、课堂小结 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六、作业 1、学生用书P6-7 2.课堂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