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 让思维活跃起来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 让思维活跃起来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让思维活跃起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初中生已经进入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进入初中后,学习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要求都是全新的,如果照搬之前的学习方法和问题的解决习惯,会被以前的经验束缚,难以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势必会阻碍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增长。本堂课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并体验突破思维定势的感受,启发学生逐渐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突破定势思维,大胆想象,激活思维与创造,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 突破思维定势,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法训练团体创造力;
从活动中总结出启发思维活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打破思维定势,创造与成功带来的好处与乐趣,提高自信。
问题解决目标:通过活动体验与讨论分享掌握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突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讨论分享法
合作探究法
质疑点拨法
【授课班级】
成都十七中初一年级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暖场活动 (突破思维定势)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人在下棋,正下到入迷的时候,跑来一个小孩,小孩很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这孩子是你什么人?”老人问。公安局长说:“是我的儿子。” 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分别是什么关系? (公安局长是女性,但是我们往往思维定势就会任务公安局长是男性,从而影响了我们对这个题的思考与解决。) 认真倾听问题,积极参与,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情绪,从而进入本节课。
二、相关概念介绍 1.从暖场活动引入,介绍思维定势的定义。 2.用生活中的现象,分别介绍了思维定势给我们带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作用。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定势,并且正确的看待思维定势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三、主 题 活 动 1.智慧连连看(打破惯性思维) 要求:9个点摆成三行三列,点与点距离相等,要求用一笔画的方法,画出四段连接的折线,把这9个点连起来。 积极投入地参与活动,大胆想象与实践,用心体验活动感受与启示。
2.不走寻常路(发挥逆向思维) 从前有一个老伯,他要测验两个儿子的智力。有一天,他牵来两匹好马,对两个儿子说:你们每天骑一匹马出去,回来的时候,看谁的马后到家…
3.一物多用(拓展发散思维) 要求:小组形式讨论,回形针有哪些用途? (脑力激荡,组内成员相互激发,拓展思维。)
三、讨论与总结 提问:如何让思维活跃起来?然后小组讨论,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总结。 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
四、课堂小结 1.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教师小结: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并不缺乏灵活的大脑,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学习钻研,突破定势思维,大胆想象,激活我们的思维与创造,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真诚、开放地分享收获与感受,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五、拓展练习 智慧连连看升级版: 16个点摆成四行四列,点与点距离相等,要求用一笔画的方法,画出六段连接的折线,把这16个点连接起来。 认真完成作业,强化课堂中体验的收获与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