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教材分析 维护人身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积极维护自己的人身权。社会上许多新闻报道都涉及到这个敏感话题,接地气。正是基于这个生活体验,教材介绍了民法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依次介绍了人身权和财产权。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习其他法律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枯燥费解的法律知识兴趣不高,理解有点难度。学生普遍会死记硬背,缺乏灵活运用,不能从书本中走出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政策,积板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科学精神 理解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公共参与 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点 了解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 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权利应承担民事责任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一)生命健康俱可贵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了解姓名肖像受保护的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生命健康俱可贵 (1)关于人身权的总述 1、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原因: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1)地位: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主体:自然人) (2)法律依据: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3)侵权表现:生命权(侧重生命延续)——致人死亡,非法剥夺生命(致死) 身体权(侧重身体完整)——伤害身体的完整性(致残) 健康权(侧重机能健全)——损害健康,致人患病(致病) 侵权责任(补充:P7相关链接 + 第四课——侵权责任) 注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生命权:以延续生命为内容 身体权:保护身体组织的完整、对自身器官的合法处分和人身自由 健康权:维护身体功能的正常 姓名肖像受保护 姓名权 (1)含义: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2)特点: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3)法律保护 ①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③一般来说,A.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 B.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C.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自然人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决定: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姓名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使用: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普通人可以重名) 变更:根据自己意愿,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可以变更姓,也可以变更名。 许可:经本人同意,许可他人使用自己姓名 肖像权 (1)肖像的含义: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2)肖像权的法律规定: 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肖像权的内容 制作:即形象再现。 使用:如复制、展示、销售等方式。 公开:将自己拍摄或者他人拍摄的照片公开等。 许可他人使用: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丑化:如在他人的肖像上画×或者画上胡须等。 污损:如往他人的照片上泼墨水或者焚烧他人的照片等。 伪造: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他人的肖像深度伪造到特定场景中或者移接到其他人的身体上以达到非法目的。 其他:如倒挂他人的照片等。 注意: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决定是否存在侵犯公民肖像权的唯一前提和要件,而只是确定侵权责任大小的重要情节。 名誉隐私不可侵 1.名誉权 (1)名誉含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法律依据: ①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相关链接】:“英烈条款” 《民法典》规定:“对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英雄烈士的近亲属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英雄烈士没有近亲属或者近亲属不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依法对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注:侵犯名誉权的的说明 ①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 侮辱包括暴力侮辱、口头侮辱、动作侮辱、文字图画侮辱等。 诽谤包括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和消息等。擅自公布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②侮辱、诽谤行为需为社会不特定的第三人所知悉,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因侵害而降低。 拓展思考:名誉权与荣誉权是一回事吗? (1)区别: ①名誉权是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每个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 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只有当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作出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才能获得的,具有专属性。 ②名誉权的获得不需要任何程序,荣誉权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予。 ③名誉权无法被剥夺或限制,荣誉权可基于法定事由予以剥夺。 (2)联系: 如果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使公民的名誉也受到损害的,同时构成侵害荣誉权和名誉权。 隐私权 (1)含义: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2)内容: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①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②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4.个人信息受保护 (1)关系: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2)内容: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 (3)意义: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辨识判断 1.人格尊严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身自由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 提示 ×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2.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 提示 × 姓名权是自然人的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的是名称权。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荣誉称号。(  ) 提示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4.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原则。(  ) 提示 ×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等原则。 【1】 (2022·辽宁大连期末)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为我们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于人格权编前列,是基于(  ) ①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②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最根本的财产权利 ③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④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置于人格权编前列凸显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地位和作用,“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不符合题意,①排除。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属于人身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②错误。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于人格权编前列,是基于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地位和作用,是基于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③④正确。 【2】 (2022·湖南衡阳期末)3岁的小明在小区儿童游乐设施中玩耍,被一只流浪猫抓伤。受伤后的小明被送医,经检查,其面部流血且有明显爪痕,为此花费医疗费876.42元。此后两年间,小明家人与物业公司就该问题多次沟通无果。对此案件认识正确的是(  ) ①小明的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了侵犯 ②小明的家人可向行政机关提起诉讼 ③两年后,如果小明家人提起诉讼,已超过诉讼时效 ④物业公司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3岁的小明在小区被流浪猫抓伤,小明的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犯;物业公司作为一般民事主体,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①④正确。小明的家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错误。民事诉讼的时效是三年,并未超过,③错误。 【3】 (2022·北京海淀期末)小郝在全市中学生游泳比赛中荣获200米自由泳冠军,获奖照片还被刊登在当地报纸上。但她后来发现,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灯箱广告上印有那张获奖照片和自己的名字,小郝认为商家侵害了她的权利。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商店侵害了小郝的隐私权 ②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身份权 ③商店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 ④商店侵害了小郝的肖像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材料中,商店并未侵害小郝的隐私权,①排除。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材料并不涉及公民的身份权,②排除。商店将小郝的照片和名字用于广告盈利,并未经本人同意,商店的做法侵害了小郝的姓名权、肖像权,③④符合题意。 命题角度三 名誉权、隐私权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生命健康俱可贵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姓名肖像受保护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