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今日立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今天我们迎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1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炎暑之时我们小扇引微凉如今大自然会送来凉爽二候白露生露水悄然出现在初秋早晨的阳光里醒来向世界莞尔一笑三候寒蝉鸣蝉夏日里的音乐家正在奏响一年最后的乐章2立秋·诗词立秋[宋]刘瀚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立秋日[唐]司空曙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余。立秋夕有怀梦得[唐]白居易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新秋[唐]齐己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3立秋·民俗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贴秋膘古时,立秋这天要悬秤称人,以验夏中之肥瘦。暑热天气,人们胃口不佳,饭食清淡。待秋风一起,胃口大开,便要开始贴秋膘了。增加营养,当以炖肉为主,如红烧肉、白切肉、炖鸡、炖鸭等。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晒秋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吃瓜啃秋立秋食西瓜,谓之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岁时风俗》有记:“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过去,人们会在立秋前一天,把西瓜、蒸茄脯、香糯汤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立秋当日,合家饮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4立秋·养生1. 祛暑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气温仍较高,在饮食上还是应坚持祛暑清热。立秋前后,适当吃些瓜,有清热、利湿、消暑的作用,丝瓜就很好,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炒着吃或做汤都很好,还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2. 健脾中医认为,在气候炎热之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而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喜欢吃大量的凉食冷饮,更容易伤了脾胃。如此一来,等到天冷时寒邪就容易趁虚而入,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怕冷、手脚冰凉等不适症状,所以在长夏期间一定要注意健脾,不可以松懈。3. 润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干燥的气候易伤肺,容易产生肺部不适,因此要加强调养。不过此时属于温燥,只需要清补。4. 护发这时有人会感觉头发掉得比之前要多,这属季节性脱发,是自然界的规律。建议大家平时洗发的水温不宜过高,根据自身发质选择合适的洗护用品,含有天然营养物质的洗发水可以起到润发护发的作用。天文科普专家介绍,立秋当晚,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现身夜空。届时如果天气晴朗,可于8日23时前后至9日黎明前进行观赏。据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的亮度通常仅次于金星。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