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案

资源简介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认同我国文化与文化建设 2.科学精神:深入理解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正确认识文化现象,辩证分析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3.公共参与:通过自主学习,主动给接受健康有益的文化,学习优秀文化提升自己,发挥文化的功能。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总是潜移默化受到文化的熏陶,所以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相关的内容,思维品质得到一定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对文化内涵与作用的理性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重点 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文明的关系 理解文化的功能
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的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哲学与文化》总体框架和第三单元框架梳理二、《长安三万里》宣传片,介绍议题情境 跟随教师思路思考问题,做好笔记 引导学生对第三单元学习内容有明确的思维理解
探究新知 总议题:《长安三万里》的“文化坐标” 议题一:.柘枝舞长安 黄鹤颂唐诗.. 【议题情境一】:... 材料一:《长安三万里》柘枝舞视频展示 材料二: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国(今苏联·中亚塔什干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 议学任务一:《长安三万里》的柘枝舞还原了唐代柘枝舞的美态,服饰、舞姿,击鼓配乐无不展示盛唐文化的浪漫 请同学们分析视频当中展示的文化现象,并概括文化内涵。 议学小结:1. 文化的含义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注意: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逻辑、语言和文字等。 【议题情境二】: 材料一: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材料二: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议学任务二:崔颢的《黄鹤楼》是以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思考黄鹤楼和黄鹤楼诗文的区别与联系,总结文化的特点 议学小结: 文化的特点 ①从产生来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从呈现形式来看: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文化载体不是文化本身,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内容)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是文化的载体。 议题二:长安三万里 穿越古与今 【议题情境三】: 材料一: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动作捕捉等关键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下,中国动画的工业化制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另外社会资本纷纷看好国产动漫的发展,注资投入,国漫崛起。 材料二:近些年国家相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动漫行业发展,比如“十四五”以来,国家政策开始引导动漫行业提升质量效益,延伸动漫产业链和价值链,以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材料三: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中,诗词穿越千年时空,只有中国人才能透彻领悟的文化基因密码,家国、天下、乡愁、理想和奋斗……都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连接。 材料四:《长安三万里》票房已达13亿 议学任务三:谈谈并总结国漫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分析《长安三万里》国漫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议学小结: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与经济发展始终同步。 【议题情境四】: 《长江三万里》;人头攒动的“何以中国”的盛唐……我们爱这样的传统文化,爱这样的中国,透过文字、诗词、舞蹈、绘画……我们越发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文化自信让“国潮”“国风”盛行,让“长安”永在。 议学任务四:结合材料分析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议学小结: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 议题三:佳期虽不在,风骨遗千年 【议题情境五】: 材料一:《长安三万里》绝美曼妙的中国传统色包含着千百年来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除此之外,电影中还以古画、水墨、炭笔等不同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传递出了独特的东方意境和美学观念。——引领风尚 材料二:接到特赦令的李白大喊出的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教育人民 材料三: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服务社会 材料四:《长安三万里》引发关注。一边是总票房突破13亿的“叫座”,一边是在网上掀起唐诗热的“叫好”,甚至还带动了相关唐诗书籍的销售。 ——推动发展 议学小结:6.文化的功能 A、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议题情境六】:“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电影的最后,高适回答书僮的话,隽永动人。“中国式浪漫”里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我们用心关注、承袭、流传,这份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就会绵延永续。 议学任务六:从影片中我们无时无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思考我们为什么重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议学小结:B.对民族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议题情境七】: 议学小结: 对个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阅读材料,通过合作解决议学任务 根据议题情境二内容,完成议学任务 结合议学情景三,思考并回答议学任务 通过材料,思考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通过材料,分析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根据材料,思考我国问什么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柘枝舞文化现象了解文化的内涵 分析黄鹤楼与书写黄鹤楼诗文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化的特点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明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长安三万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化内涵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带来的作用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做好笔记整理 框架整理,思路清晰
作业设计 1、知识性作业一 2、实践性作业二:搜集家乡的传统文化,可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增强文化自信。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