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标:1. 懂得节俭的重要性,学会节约,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2. 结合学校开展的“环保”教育,让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良好习惯。3. 让学生学会节俭,不乱花钱,不讲排场,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并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实践。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活动准备:1. 纸、笔等。2. 搜集一些有关节约的资料。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主持人A:同学们,你们好!从我们走进校园开始读书的那一天,老师就一直告诫我们要学会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持人B:可是你们平时都有哪些节俭的习惯了呢?二、说说自己平时的节俭表现同学交流平时如何节俭。(1)不乱扔纸张;(2)没喝完的矿泉水要留到第二天再喝;(3)洗手时不用水龙头冲;(4)做到不挑食,不随便倒饭菜等。2. 老师对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引导。(1)不能乱扔纸张;请同学们看这些纸,它们都是用木材制造的,如果每个同学都浪费一张纸,那全校乃至整个学校会怎么样呢?(强调: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2)水龙头,是个宝,走路喝水别忘了关掉。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自己的水费很多,打开水龙头就随意让它流着。你们知道吗?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做,一天浪费一个矿泉水瓶子,一周浪费多少?一月呢?一年呢?……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我们必须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3)不要挑食,不随便倒饭菜;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动成果……同学们,现在我国有些贫困山区的人们还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呢!因此我们不能随意浪费粮食。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农民伯伯冒着酷暑,不怕日晒雨淋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劳动成果呀!不要乱扔剩菜剩饭。(强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三、故事分享:节俭的外婆和浪费的“我”外婆很节俭,她从不浪费一针一线。每年春节,妈妈为外婆买的那瓶红头绳,她总是拿出来戴在头上。她说:“这红头绳很鲜艳。”那旧头绳妈妈怎么也不肯戴在头上呢?外婆却说:“多好的头绳。”还说是妈妈买给她的。有时她从我的文具盒里拿格尺用也说:“多好的格尺。”在她的眼里没有浪费的东西。可是“我”却很浪费。记得“我”过生日时妈妈给“我”定了一个生日蛋糕,可“我”只吃了一小部分就把蛋糕扔进了垃圾桶。为此“我”还挨了妈妈一顿批。想想过去自己是个多么不懂节俭的孩子啊!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惭愧极了!以后我要像外婆一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四、小组讨论:如何在班级中开展节约活动呢?1. 放学后值日生要擦干净黑板,以免第二天老师擦黑板时弄脏了黑板;做到人走灯灭,不浪费一度电;不乱拧开水龙头,以免浪费一滴水等……我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美丽!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请同学们围绕如何在班级中开展节约活动展开讨论。(七嘴八舌)2.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开展节约活动;在班上树立节约标兵;开展节约比赛等。这些活动和比赛都能让大家树立起节约意识。同学们,“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只有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人人行动起来,我们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五、班主任小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无论是名人大家,还是平常人,都在为节约而努力;尤其是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更是要传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这种美德的!老师希望你们能以实际行动来热爱节约、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吧!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浪费现象,以及如何改进。2. 鼓励学生将节俭、廉洁、自律等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并把它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