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夫妻双双把家还花城版七年级上册内容总览教学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拓展探究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教学目标1、能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能感知黄梅戏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2、能模仿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部分片段。3、能够认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并对其表现做出评价。4、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对其感兴趣。新知导入这是我国哪个剧种?(黄梅戏)新知导入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观看视频,思考:该黄梅戏的演唱形式是?男女对唱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有哪些行当呢?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故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聆听片段:用什么情绪演唱?深情新知讲解女生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新知讲解男生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新知讲解合作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新知讲解认识这位表演艺术家吗?你了解她吗?夫妻双双把家还[[[[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严凤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味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在短暂的艺术生命中,严凤英主演的大戏有20多个,小戏近30个,此外还拍了3部电影,曾多次与王少舫一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演出,被田汉同志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伴奏乐器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所谓“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包括高胡、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司鼓等)为主;西洋乐器(电子琴、单簧管、口琴等)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新知讲解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豫剧:(河南)“东方咏叹调”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又称河南梆子。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代表人物:常香玉伴奏乐器:板胡拓展探究昆曲:(江苏)最古老、影响最大,“百戏之祖”、“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中国戏曲之母”,2001年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牡丹亭》、《长生殿》伴奏乐器:曲笛拓展探究课堂总结无论是柔情婉转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还是明朗轻快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唱词,戏中那些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依然令人动容。娓娓道来曲中情,轻轻诉说词中意,黄梅戏以温婉之态滋润着万千观众的心灵,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作业布置巩固演唱京剧《夫妻双双把家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课题 《夫妻双双把家还》 单元 五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教材分析 黄梅戏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剧中的一员,它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黄梅调,后来流入安徽,与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 形成了现在的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戏曲剧种,其唱腔清新流畅,优美抒情而又通俗易懂。《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优秀剧目。黄梅戏《天仙配》讲述了七仙女下凡,排除千难万险,与勤劳善良的董永相结合的爱情故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的一段男女对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获得自由后,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以及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之情。这部作品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乐谱中几次采用了倚音,使音乐更加的活泼,欢快唱词以上下两个七句为单位,句式简洁工整。音乐的开头是一个优美深情的笛子独奏,接着男女对唱,该曲牌在传统黄梅戏中称为“花腔对板”,旋律朴实,结构规整。结尾运用男女生二重唱的形式,为音乐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于流行是非常喜爱的,而对于上百年的戏曲却是知之甚少,我们只有从经典的戏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才能使戏曲课堂发扬光大,使学生实实在在的学到知识。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能感知黄梅戏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艺术表现:能模仿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部分片段。创意实践:能够认识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并对其表现作出评价。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对其感兴趣。重点 能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了解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能感知黄梅戏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难点 能模仿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部分片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黄梅戏《打猪草》视频,引导学生听赏,判断戏曲来自我国哪个地方剧种?2.教师介绍黄梅戏 1.欣赏视频,判断戏曲来自我国哪个地方剧种?(黄梅戏)2.了解黄梅戏 教师以欣赏视频导入,为欣赏、演唱歌曲做准备。讲授新课 1.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该黄梅戏的演唱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黄梅戏的行当有哪些?3.教师介绍《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故事梗概。4.教师出示歌谱,播放片段,提问:歌曲用什么情绪演唱?学唱歌曲教师引导女生学唱教师引导男生学唱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演唱6.教师播放严凤英演唱的版本,引导学生思考:认识这位表演艺术家吗?你了解她吗?7.介绍严凤英8.教师介绍黄梅戏的伴奏乐器介绍黄梅戏的服装拓展了解:介绍豫剧和昆曲11.课堂小结12.布置作业 1.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该黄梅戏的演唱形式是?男女对唱2.学生了解: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3.学生了解《夫妻双双把家还》4.学生聆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深情的情绪……5.学唱歌曲女生学唱男生学唱合作演唱观看严凤英演唱的版本,思考回答问题。了解严凤英了解伴奏乐器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所谓“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包括高胡、二胡、琵琶、竹笛、扬琴、唢呐、司鼓等)为主;西洋乐器(电子琴、单簧管、口琴等)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了解黄梅戏的服装拓展探究:了解豫剧和昆曲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从了解演唱形式,为演唱歌曲作铺垫。通过聆听、演唱,使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分角色学唱歌曲课堂小结 无论是柔情婉转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还是明朗轻快的“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唱词,戏中那些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依然令人动容。娓娓道来曲中情,轻轻诉说词中意,黄梅戏以温婉之态滋润着万千观众的心灵,不仅在国内流传甚广,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文化进行理解。板书 《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 演唱黄梅戏 伴奏乐器 拓展探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夫妻双双把家还》.doc 严凤英《夫妻双双把家还》.mp4 戏曲伴奏:《夫妻双双把家还》_128k.mp3 花城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夫妻双双把家还》课件.pptx 黄梅戏《天仙配 ·夫妻双双把家还》~2.mp4 黄梅戏《打猪草》片段.mp4 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_128k.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