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5年社会思品中考复习研讨会资料(5份资料打包,课件——文字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温州市2015年社会思品中考复习研讨会资料(5份资料打包,课件——文字资料)

资源简介

Solo评价示例(历史高考题)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中西文化论战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论战中心论题的变化和时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材料一:(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论争的第一阶段)。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杜亚泉认为: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破坏了这种统一的标准……。因此,“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当今,“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国固有之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材料二:(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0年为论争的第二阶段)。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固有文明不仅不能“革除”,而且还应该与西方文明调和折衷,把西方文明融合于中国文明之中。……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材料三:(从1921年到1927年为论争的第三阶段)。(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借一位法国人的话说)“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你何必又到我们欧洲来找药方呢?……”(梁漱溟认为)人类文化要发生“由西洋态度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材料四:对梁漱溟文化理论提出批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胡适、张东荪等人坚持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之路,而瞿秋白等则提出应该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以取代封建宗法文明和开始走下坡路的资产阶级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回答:
回答:(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高举的大旗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5分)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西文化论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论争重点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三、材料四,中西文化论战第三阶段的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什么问题?实际上主要在论争什么?(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
例题5 .答案(1)民主 科学(1分)
(2)(A)辛亥革命促成了君主制度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中国历史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轨,一度给国人带来很大希望。(1分)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将人们的希望击得粉碎。(1分)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引进民主与科学。(1分)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1分)
(B)能从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这一一般规律,得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在一场革命运动之后特殊现象,说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补课式启蒙运动。(言之成理加2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C)能按照时序回答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分析其间的因果关系,并揭示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有形的君主,但人们思想深处的专制观念并没有根除,在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来,当时出现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现象,就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体现。因此还要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于是就出现了新文化运动。
2.答案(1)第一阶段论争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异同 (2分)(2)第二阶段论争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能否调和。 (2分)(3)第三阶段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东西文化优劣比较问题,但实际上主要辩论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中华民族新文化问题(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
第一层次,前结构:未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无分。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得出结论,如:能够从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说明本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历史作用,如: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2-5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6-9分)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作出解释,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去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反映了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及资产阶级文化的问题。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在这场论战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10-12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去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反映了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及资产阶级文化的问题。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在这场论战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参考要点:文化现象或文化事件的出现,凸显出特定历史阶段的鲜活特征。
从历史责任看:救亡还是图存;从理论武器看:进化论还是辩证法; 从文化态度看:扬弃还是抛弃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水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看:适应还是不适应(13-15分)
范文:第一篇:14分
新文化时期的中西文化论战传播的新文化精神启迪民智,而其中各方的观点值得探究。
新文化人是最坚定的战士,他们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国有文化。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是“根本性质极端相反”。确实是极端相反的,因此在大力弘扬新文化批判旧文化时此论调是有价值的。之后再中西调和理论下,更坚定的新文化者们提出了中国文化“已死”,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非走“西方之路”。这样的说法显然是过于偏激,忽略了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中华民族重道德,重礼义的气节大多是来自传统文化,怎能说“已死”呢?而西方文化也不一定完全适应于全世界。中国的小农经济毕竟与西方不同,不能非走“西方之路”。当然,为了宣传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这样的态度也是不可少的。
后期的新文化也开始出现分化。胡适、张东荪依旧支持资产阶级,瞿秋白则是转向社会主义。其原因是资本主义轰轰烈烈的发展之后,其弊端日益突显,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横行,加速贫富分化以及竞争的无序性。资本主义市场的经济泡沫浮现,工人受到剥削,城市污染严重,甚至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提到法国人希望东方文明救他们。我想可能是希望东方文明的“礼仁义”思想改变贫富分化和压迫现象。因此针对资本主义弊端建立的社会之一恰好符合了需求。
另一方面的反对从最初的杜玉泉激烈的“救世之道,在统整吾国国有文明”到了更温和的中西调和,也是由于在一次次失败和屈辱求和中看到了中华文明的缺失。至于梁漱溟希望“中国文化之复兴“只能说他确实不愧近代大儒,对于中国、国家民族文化包邮极大的希望,展现了一个儒士爱国之情。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的记载反映了他希望中西文化化合互相取长补短的愿望。这在我们看来是最合理最好的,然而在当时全球的变革环境下中国无法静心取长补短,而需要快速有力的变革实现崛起。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至高潮,自由放任、物欲横流,也不可能吸取中国文化加强国家调控或悲悯工人,他的想法或许过于不切实际。
我们注意到尽管个人态度不同,但他们都明白应改革中国文明,如杜亚泉“整吾国之文明”。可见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睁眼看世界,认识到自身现状的不足,也渴望国家富强。
中西文化论战推动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革,虽然各方均有不足,但已经起到了为政治变革指明道路开启民智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于我们,在对待中西文化上,应适当取长补短,弃糟粕留精华。
第二篇:15分
中西文化论战是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也真切深刻的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做了深入的探讨。中西文化论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其间,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众说纷纭。而随着历史发展,时间变化,论战在各阶段中心论题也相应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我想从问题认识与文化选择两方面试探中西文化论战。
首先,对待问题的认识总伴随着积极意义与局限性,我们应客观公正的评判。正如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大力提倡西方文化,“非走西方路”,他们强带文化的时代性,社会发展差异性是积极的,但他们说“东方文化已死”否定了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性,则存在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当然,处于当时历史条件下,若保留对东方文化的肯定,则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之嫌之效,不能振聋发聩的对封建旧文化有效而精确地打击。所以我们也应体谅这种局限性的产生。但需明确现今的人是绝对不可犯单一化、绝对化的错误,认识事物应当多角度,并在现实条件下抓准主要矛盾。
其次,中西文化论战反映了中国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探索之路。显然,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对问题的人是也由浅入深,人的思想在发展。如第一阶段,《新青年》还会遭到有“天朝上国”心态的文化人的诟病。此时分为两排,除新文化者,就只有固守中国文明的守旧之人。而第二阶段,五四运动爆发,人们思想解放,出现了“中西化合说”,固守陈规、拒绝新事物的论调完全站不住脚了,这岂不是一大深入,一大进步?而1921——1927年,随着二战爆发,这一历史事件,论题又变为西方文化转变中华文明这一观点,体现了人是随局势发展的变化性。而材料四又比材料三更加深入,讨论的不是表层问题,而直接切入至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层面上,这一大飞跃可真是,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理论传播的缩影。这体现人对问题认识的发展性、深入性。
最后,让我们把实现投射到文化上来,中西文化论战纠结于“文化好坏”这一问题之上,探讨可行的文化之路。而我想说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有本身的优势,关键是要根据现实国情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化之路。在孙文资产阶级共和国破产,国民党政府破产后,经过先辈们战争求民族独立的实践,我们也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西文化论战的中级讨论结果开始显山露水。
建国60年来,我们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这都与联系实际的道路分不开,这与马列主义与中故宫国情相连分不开!
末了,我再想强调一下文化的尊重与对国家未来的关注与热情。这分别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中西文化论战中体现出的缺陷与优点。我们应积极吸收改正,弘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精神,具有世界眼光!
第三篇:14分
中西文化论战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与维护儒家文化的学者各自抢占舆论阵地,围绕着中学与西学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论,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毋庸置疑,中西文化论战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在论战中,双方分别通过《新青年》与《每周评论》发表各自观点,针锋相对。在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就中西文化孰优孰劣与杜亚泉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相反于杜亚泉所主张的儒家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唯一标准,陈独秀猛烈批评儒学所维护的旧思想、旧礼教,说西洋文明与儒家文化迥异,且远优于儒家文化。第二阶段的论战中,梁启超提到了中西文化化合说,同样遭到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落后腐朽,中国想要富强,就应当破除这些旧的影响。而到了第三阶段,梁启超、梁漱溟认为要以中国文化之优来救西洋文化之弊,进而提及了“中国文化之复兴”,而此时新文化运动产到这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到了中国,自然又对此加以猛烈批判。
在论战的三个阶段中,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言论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他们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序之间的差异性,具有进步意义。
然而,中西文化论战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接受新思想的学者在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予以全盘否定,没有考虑到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性,这是中西文化论战的一个不足之处。
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发展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对于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我们应采取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这样就有利于保持民族自信,维系民族性格,又能为一个民族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课件51张PPT。学为中心,追求高效——2015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思品)复习建议被误解时笑:素养
受委屈时笑:大度
吃亏时笑:豁达
失恋时笑:洒脱
危难时笑:大气
无奈时笑:境界
被轻蔑时笑:自信乐观能力高主要体现在任何时候都能帮助你获得正能量。关注考试政策解读考试目标复习教学建议 @关注考试政策温州市:
《关于进一步提高温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方课程考试范围》2015年适当提高难度(13、14年难度值均为0.72);
2016年“一卷两用、分类命题”,试卷难度与结构设置兼顾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检测和高中招生选拔两大功能。浙江省:
《浙江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省编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七年级第4单元“认识浙江”第13课“来自地图的信息”。《话说温州》九年级第二章“瓯潮涌动”第一节“商海波澜”,第三章“温州精神”。
@关注考试政策1.试卷结构不变2.内容分布相对稳定 @关注考试政策3.命题原则不变▲价值引领,体现思想性;
▲能力立意,突出综合性;
▲灵活设计,凸显开放性;
▲以生为本,体现人文性;
(时代性与生活化)
▲联系实际,彰显实践性。 @解读考试目标(删去的内容)(1)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主的名称及其分布(a);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常识(a);
(3)了解礼乐文明、春秋变革与争霸(a);
(4)了解隋朝大运河的概况(a);
(5)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
(6)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
(7)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原因和意义(b);
(8)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发明(a);
(9)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措施及作用(b);
(10)比较鸦片战争前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分析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c);
(1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与历程(a);
(12)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其实践(a);
(1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问题的原因(c) @解读考试目标(新增的内容)
(1)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基本概况(a);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分析或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
(3)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c);
(4)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知道它们重要的文明成就(a);
(5)列举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a);
(6)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b);
(7)知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a);
@解读考试目标(考试内容或要求调整)(1)描述(分析、理解)中国地形、气候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概况(c/b---a);
(2)描述(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b);
(3)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b---a);
(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加强统治(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b-c)
(5)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举措(b);
(6)列举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史实,知道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删去隋朝大运河); @解读考试目标(考试内容或要求调整)(7)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与意义(a--b);
(8)知道(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a);简述、概括(说明)辛亥革命(c--b);
(9)简述、说明(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a-c);
(10)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说明(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c--b);
(11)比较(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a-b);
(12)知道(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a);
(13)简述(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a-b);
(14)将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联合国、世贸组织归合并为“概述二战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
(15)可持续发展部分由b、c、c调整为人口问题(c)、资源、环境问题(a)、PRED问题(b)。 @解读考试目标1.略增地理、世界史相关内容的考查
2.稳定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3.突出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4.考点略有减少,要求略有降低。考试内容的修订1.考点由2014年47个减少为41个;
2.c级要求由2014年10个减少为6个。@复习教学建议(认真研读标准)@复习教学建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空间思维
(图像使用)
▲区域认识
▲历史认知
▲发展意识
▲综合联系
(综合学习)
▲社会参与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是是学生在接受历史与社会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本学科特性的品质。 区域认识是指对特定地域空间自然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对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之间关系的认识。@复习教学建议在学业考试中可以体现为:
(1)通过各种图文资料,了解区域的位置、范围、掌握区域位置和范围的描述方法。
(2)能够通过有关资料认识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3)理解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及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能结合具体区域分析要素之间的联系,比较区域异同,初步树立全球观、形成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通过典型区域的变化学会分析区域的发展变化,并认识到每一个区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位置范围人地关系和谐:
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对立: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发展问题等等核心能力: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与图表,
比较分析,获取有效信息。@复习教学建议(主题化体系化)构建知识网络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1640年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启蒙运动1789年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运用年代尺思想政治经济科学革命西方的近代化探索运用思维导图运用整体性原理,强调综合分析。主题复习 《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22日 《共产党》
1920年11月7日 “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乃以科学与民主并重,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
“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现在何必谈甚么政治惹出事来呢!呀呀!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此种根本问题,国人倘无彻底的觉悟,必至国亡种灭后已!国人其速醒!”
—摘自1919年3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就出来,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罗斯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
“我们只有组建自己的政党,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中抢夺来政权;并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使资本阶级永不再发生。”
—摘自1920年陈独秀《共产党·短言》
主题:陈独秀的思想转变(身份转变)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温州的自然环境特征,并举出其影响人们生产或生活的一个实例。(8分)
◇答题前后矛盾,反映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不高,逻辑性差,大部分知识还只处于死记硬背阶段,没有理解和融会贯通。典型错误如:“温州海拔低,地势平坦;温州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温州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雨热同期”;“种植小麦,玉米,以吃米饭为主。”
◇回答不全面,说明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几个要素掌握不到位,对知识缺乏迁移的能力。忽略了“河流”特征、对气候特征描述不准确等现象比较突出。
◇特征与举例无因果关系,说明学生对问题成因缺乏思考,欠缺探究能力。@复习教学建议(强调规范答题)各选一个角度对图8、图9中两位女
士的言行加以评析。(6分)
◇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①将“各选一个角度”误解为“任选一个角度”,结果只针对一副图回答。②要求从不同角度回答,但是很多学生只从一个角度对两幅图进行对比评析。③对角度理解错误。很多学生不是从心理道德品质的角度去分析,而是从不同人的角度来分析,如:从老人的角度或从农民工的角度等来分析女士的做法。
◇语言表述不规范。主要表现在:①用自己的话泛泛而谈,缺少书本知识的回归。如,图9:这么做是错的,别人给你让座,你还嫌别人脏,这样会打击别人。②有评无析。学生有用书本的道德品质的知识指出问题实质,但在分析时没有联系漫画内容对道德品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或者只是对这种行为产生的影响泛泛而谈。
◇不能整体把握漫画的主旨,回答问题缺少对思品思想性教育性的学科特点的认识。如,图8:女士想帮助大爷,但大爷可能会误解女士是另有企图;图9:女士的言行对身边的小孩身心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女士你真的嫌他脏也不要说出来等。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能力,做到语法规范、用词准确、表达完整;
强调用词的规范性,尤其是一些专用术语和专用名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不能随意使用或模糊使用。尤其是在法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语言的规范性,重视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重视能培养学生通过简要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复习教学建议(体现“学为中心”)学 情学法指导学习策略关注学生需要
明确复习目标复习什么如何复习(具体、可操作 、可检测)核心: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何审题?
如何答题?
如何应对闭卷考?学 情学法指导学习策略复习到什么程度
30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存在的问题:1.貌似开放,实则封闭。
2.貌似能力,实则知识。
3.貌似应用,实则抄袭。
4.貌似……话外:探索质性评价 问题的症结是否在于我们重考查学生学了多少知识的数量,却轻视学习质量的考查?31带来教学中的不良倾向:
◆以知识点的罗列整理代替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以解题技巧操练代替思维训练; 话外:探索质性评价话外:探索质性评价等级描述型评定方法——SOLO分类法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这种理论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比格斯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亚和香港做过大量的实验,使该理论与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评价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格斯的思想理论 第一,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与这个人总体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直接关联的。一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设定的认知结构"。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英文缩写为SOLO。我们却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第二,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分析与说明: ◆能力,指的是不同的SOLO层次所需的工作记忆容量或注意广度。 ◆思维操作,指的是把线索和回答联系起来的方式。前结构的回答不存在逻辑的联系,线索与回答混在一起。◆一致性与收敛,指的是学习者相互矛盾的两类需要。收敛就是得出某种结论的需要;一致性就是保持结论与素材不矛盾、结论之间也不存在矛盾的需要。学生若越急于得出结论,所用的素材就少,收敛越快,一致性就越低。 ◆回答结构栏目中,以图示的形式表示了上述的特点。学生可以利用三类不同的素材来回答问题:不相关的素材;已向学生展示过的相关素材包括上课所学或已有知识中包含的素材;没有向学生提供过的素材或原理,通常都是相关的、假定的、蕴含在素材之中的。总结上述解读 1.前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表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问题是什么意思或者是了解问题,但是不了解问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对知识点完全不了解,容易被无关的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者是找不到理论依据就随便写答案。
问题的结构没有组织化;问题涉及的信息孤立;问题结构与孤立的信息意义简单同一。 2.单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表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是对相关的只是有一点的了解,凭我了解的单点知识直接就想得到答案。容易遗漏信息,或者答案不全面,造成答案与题干之间矛盾。
问题的结构指向所考察学科最基本、最简单的完整意义;问题结构只蕴含简单明显的联系;问题指向单一。 3.多点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表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能够想起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就是不会把知识联系起来,就像一盘散沙,这种情况容易出现答案不够深入,未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
题目结构蕴含多于两个对象的直接连接;题目结构之对象的连接具有模式化特征;题目蕴含的结构由知识间的灵活及联系实现。 4.关联结构层次: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表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学生能够知道知识考查的要点,并且能够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连接到想要的答案,并且知道想要得到答案需要什么条件,网罗知识的目的性很强。说明学生真的能够掌握这个问题。
问题结构是通过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整体;问题结构确定所涉及知识的确切涵义;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具有共同的载体(即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确定的总体上)。 5.抽象拓展层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对问题进行演绎和归纳;结论具有开放性,且更抽象;问题结构是通过(学科)思想、理念层面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整体;问题结构所涉及知识相互通过其他知识所在的领域获得确切的涵义;问题结构所涉及的知识不具有共同的载体(即同一知识可能镶嵌在不同但却有意义、确定的总体上)总结: 首先,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 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 第三,人的认识不仅在总体上有阶段性的特点,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从总体上看是这样,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学习上看也是这样。从SOLO五个层次分类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而要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又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 前结构:没有运用材料,直接作出判断 solo评价的应用单点结构:能利用单一材料,得出简单的结
论,缺少比较、归纳。多点结构:能利用多个材料,归纳得出结论。关联结构1:能发现记载的矛盾之处并进行解释。关联结构2:能发现记载的矛盾之处并进行解
释。但较之结构1在量上有扩展。疑问1:对初中学生是否太难?
疑问2:评分是否公正,是否一致?
疑问3:是否会超出中考考试范围?
疑问4:将这类试题引入中考是否会有过大的反响?
疑问5:这种方法一旦推广开来是否就会成为模式化,学生摸透了命题者的套路后就会机械作答,最终使这种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还是以流于形式而告终?
话外:探索质性评价课件16张PPT。把脉时政热点,优化复习效益瑞安市林垟学校 施 君一、把脉时政热点时政材料使用的定位1.将学生从繁杂的信息中解脱出来——定位
2.为教学复习提供及时、典型素材——载体
3.给学生参与考试模拟训练的机会——实践一、把脉时政热点2015年学业考试时政热点例举经济层面:
1. 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2.沪港通开启中国资本市场新时代
3.信息化浙江(阿里巴巴上市、遂昌模式、世界互联网大会);
4.温州民商银行 5.招商专员模式, 温商回归
6.批复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 7.龙丽温文泰高速公路开建
8.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9.2014年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自贸区一体化)
10.中国经济保持增长 成为稳定世界经济重要因素(“新常态”)
11.国企吹响新一轮改革号角 ……政治、法律层面: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2.国家宪法日
3.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活动 4.开创竖版地图
5.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 6.周永康、徐才厚等高官被查 7.《食品安全法》修订 8.最严厉《环境保护法》
9.香港普选,发布一国两制白皮书 (反占中) 10.简政放权
11.2015年两会 (《立法法》) 12. “两美”浙江建设
13.温州六城联创喜获“三城” 14.温州“红色细胞工程”
15.创建7431网络管理温州模式 16.温州“个人签” 台湾自由行…一、把脉时政热点2015年学业考试时政热点例举社会、文化层面:
1.中央召开文艺座谈会(人民为中心)
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改善民生) 3.鲁甸地震
4.全国首个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浙江)
5.温州创新启动交通“微循环” 6.温州市民文化节,“百花齐放”
7.温州养老模式“混合立体化”,全国试点
8.“丝绸之路”“大运河”联袂申遗成功……一、把脉时政热点2015年学业考试时政热点例举生态建设层面:
1.重典治霾 2.森林浙江
3.“两美”浙江建设
4.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份
5.温州五水共治,领跑全省;
6. 温州六城联创(园林、森林、环保)……一、把脉时政热点2015年学业考试时政热点例举一、把脉时政热点从关键内容中理解知识要点 备受关注的温州民商银行已取得金融许可证,获准正式开业;是民营银行试点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省属首家,全国第三家获准开业的民营银行。
温州民商银行在现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的,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温州民商银行的定位是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策支持法律保障职能定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把脉时政热点从材料整体上理解知识要点 3月15日, 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
【第二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2014年,多地“连夜出台”的机动车限号或限购政策、“说涨就涨”的燃油税、“土法大于国法”的政府红头文件等,而这些将伴随着《立法法》的修改而终结。时事材料法律条款实践作用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把脉时政热点基于热点逻辑性的时政分析 活跃的网络空间,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多压力。
面对复杂的网络生态,温州市委宣传部创建“温州发布”“温州辟谣”平台,开设“电视问政”、“新政聚焦”监督平台,率全国之先推出互联网管理“7431”模式,即七项制度、四支队伍、三大平台、一个机构;
成立以来,市网信办关闭负面信息较多的微信公众账号30多个,协同市公安局处置、屏蔽、删除有害信息20多万条,查处网络谣言、诽谤他人案件40多起,营造清洁的网络舆论环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二、优化复习效益◇收集时政材料,注重材料积累1.利用现成资料,但要有选择、甄别
2.集合集体力量,整合编制时政材料
3.收集试卷练习,优化知识点考查方向二、优化复习效益◇选择关键词,把握核心概念 1.信息化浙江
2.简政放权
3. 首个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
4.森林浙江
5.“两美”浙江建设
6.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信息化”可考查知识点:
思:科教兴国战略;
社:区域经济发展(遂昌模式)
思:对外开放
思:公民监督权
“两美”可考查知识点:
社:区域经济发展(遂昌模式)
社:PRED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思:依法治国方略
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方法:概念释义;思维延伸;归纳分类二、优化复习效益◇注重逻辑性,串联材料情境横向逻辑:丝绸之路与共同富裕二、优化复习效益◇注重逻辑性,串联材料情境纵向逻辑:
现象——分析——建议“是什么”——
温州市成功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有效成果)“怎么做”——
政府初步建立具有温州特色的“统分结合”养老新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社区全覆盖;培育若干家养老服务龙头企业“为什么”——

具体方法:
编制思维导图,例举法二、优化复习效益◇准确释义材料,避免无效信息运用设问(反问)法或归纳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件19张PPT。“大米”与“巧妇” ——浅谈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温州市绣山中学 朱海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2.概述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 b成就失误1、利用遗忘规律,有效记忆
2、利用地图表格,指导记忆
3、利用联想方法,帮助记忆记忆方法利用遗忘规律,有效记忆利用地图表格,指导记忆雅克萨之战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贵族
叛乱,设伊犁将军粉碎准噶尔贵族叛乱
设置台湾府利用联想方法,帮助记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无颜见江东父老黄渤江东一、紧扣考点——“作战策略”二、关注课堂——复习的“主阵地”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权
任免权
监督权
决定权民族关系
民族原则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易错易混点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共同富裕
同等(同步、同时)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内在要求
根本原则建党百年奋斗目标
建国百年奋斗目标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主体
主导日军侵华主要史实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全民族抗战的表现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台儿庄保卫战
  ……

   ……
局部侵华全面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构建知识体系三、针对性练习——“实战演习”1.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区位于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图2 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 2.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的变化规律是
A.由南向北逐渐推迟,青藏高原最迟
B. 由东往西逐渐推迟,东北平原最迟
C. 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推迟,新疆最迟
D. 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西藏最迟图2 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四、精神指导——不可或缺的“政委”谢谢指导!课件15张PPT。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
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
他能用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百年回眸

风雨独秀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 陈文涛新文化运动百年专题: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是有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他影响很大。可以说,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他也创造了党,有功劳。”
——1945年毛泽东中共七大预备会讲话考点26 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b)
考点27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内容(a)【知识回顾】任务: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单”
说明:
1、学习单分三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学生互评:每两组完成同一份学习单,每份《学习单》先做完的小组为“优胜组”,优先展示,其他小组负责纠错。【要点解析】 《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22日 《共产党》
1920年11月7日 《每周评论》是陈独秀于1918年底联合高一涵、周作人及张申府等人创办,目的在于决定出版一份比《新青年》“更迅速、刊期短,与现实更直接”的周刊。 “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乃以科学与民主并重,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
1、概述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的主张?
提倡民主与科学,试图改造青年们的思想;2、依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使得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也影响了整个社会。 “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现在何必谈甚么政治惹出事来呢!呀呀!这些话都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此种根本问题,国人倘无彻底的觉悟,必至国亡种灭后已!国人其速醒!”
—摘自1919年3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1、对比《敬告青年》中的陈独秀,在此处他的态度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A、由关注思想启蒙不谈政治变为关注政治问题;
B、国难当头:巴黎和会拒绝中国合法要求,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乃枝节问题,不足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乃以科学与民主并重,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摘自1915年陈独秀《敬告青年》
“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就出来,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罗斯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
“我们只有组建自己的政党,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中抢夺来政权;并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使资本阶级永不再发生。”
—摘自1920年陈独秀《共产党·短言》
这两则材料中,陈独秀的思想又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试图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建立政党,创建国家;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创党建国 “什么是公理,什么是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与世界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摘自1919年5月4日陈独秀《两个和会都无用》
“现在日本侵害了我们的东三省,不算事,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议员、乞丐、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万万不能把山东问题当做山东一省的存亡问题,万万不能单让学生奔走呼号,别的国民都袖手旁观。”
—摘自1919年6月陈独秀《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
1、材料中的陈独秀所说的“人民站起来直接解决”引发了什么运动?得到了哪些阶层的响应?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人们的思想也获得极大的解放。1920年2月27日 《申报》“陈独秀出席上海工读互助团筹备会”
1920年3月2日 《民国日报》“陈独秀出席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大会”
1920年4月18日 《时报》 “陈独秀参加世界劳动者纪念大会筹备会”
……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思想启蒙政治救国创党建国启蒙者救亡者创业者“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的人物是这样一种人
他能用言辞把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
他能用行动把时代的意志建构起来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课堂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思考:他们所处时代的“时代意志”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用行动构建这种“时代意志”的?救亡图存,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争取民族及国家的独立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