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道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含义,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能够结合中华民族经历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精神和力量。3.认同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阐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学难点:民族精神的作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视频【讲授新课】第一目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青春(节选)——李大钊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生:全班朗诵师: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歌的表现形式除了我们刚刚的朗诵,还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情境一:视频《经典咏流传——青春》思考:《经典咏流传》节目,是怎样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古诗词的?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经典咏流传》节目在呈现形式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将古诗词以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唱出来”,易于人民群众接受。②《经典咏流传》节目在诗歌内涵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结合党和国家奋斗历程,挖掘古典诗词的价值情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创造性转化《经典咏流传》节目在诗歌内涵上进行了补充、拓展和完善,结合党和国家奋斗历程,挖掘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情感,引导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途径 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目标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拓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第二目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情境二:《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样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核心 爱国主义表现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情境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思考:回溯中华民族历经的艰险磨难,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历程吗?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神和铁人精神)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冬奥精神3.抗疫精神的内涵: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思考:1.如何理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伟大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变”与“不变”的分别是什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变”的是民族精神随历史不断积淀,随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知识整合:情境四: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思考: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你们又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谈谈材料带来的启示?关键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点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