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关爱孤独症孩子2008年起,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确定为“世界孤独症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自闭症)的认识和关注。”2023年4月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口号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1988年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雨人》曾孤独症患者为“雨人”;因为2007年印度著名导演阿达尔·汗执导的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他们被称为“星星”。国内也先后有《海洋天堂》、《星星的孩子》等影视作品向人们展示了自闭症患儿的世界。”2023年3月24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发布了最新自闭症的患病筛查数据: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患儿确诊孤独症,是20年前的4倍多。其中,男孩患病率约是女孩的4倍;超过1/3的孤独症儿童共患智力障碍!”根据《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2-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者估计约100万人。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主任委员 贾美香医生表示,保守估计,我国至少有300万孤独症患者(0~14岁),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类别之首。加上14岁以上的孩子,全国来推算大概应该有500多万孤独症患者。”PART 01孤独症是什么?孤独症的医学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孤独症谱系障碍 ( 下文简称为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孤独症的表现可多种多样,主要症状为在多种环境中不能正常社会沟通和交往,兴趣单一,行为刻板重复等;部分孤独症儿童伴有智力障碍,预后差。目前研究认为,孤独症是一个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早发现,早干预,对孤独症孩子预后将会有巨大的影响。PART 02如何早期识别孤独症?如果发现儿童有以下行为中的1-2种,需要警惕是否是孤独症的信号,必要时及时就医。不(少)看:与人眼神对视少,看TA的时候,也会目光回避不(少)应:叫之不应或回应少和无法共同注意。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少)语: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不当行为:比如玩游戏的方式不恰当,正常小朋友玩小汽车,孤独症小朋友喜欢拿小汽车旋转车轮,或反复拆卸。2022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其中明确列举了孤独症的预警表现,具体如下表:上表中相应筛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筛查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询问家长,了解儿童是否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例如,无法用语言表达、无目光对视、重复刻板行为,或以前可以用语言表达、以前有目光对视,现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现在无目光对视等。孤独症的诊断目前没有客观的生理学和生物学指标,医生主要依靠对儿童的症状、病史、生长发育史、行为观察、评估和精神检查确定诊断。PART 03疑诊或确诊为孤独症,该怎么办?为干预、康复训练和教育。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但没有"最晚"。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现异常(无论是确诊还是疑诊儿童)应该尽早干预。家庭需配合医疗机构等为儿童提供全面科学的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的预后。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接受诊断,积极干预。世界各地的专家已得出一个普遍共识:早期干预能够很好地预防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性问题,并产生积极的长期效果。其次,家长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学会释放压力,做好家庭分工与协调,家庭成员都要充分了解孤独症的症状和特点,养育方式和干预理念要保持一致。再者,家长要选择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让孩子接受系统、专业的干预治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长要共同学习孤独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干预方法,尽量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当中。如观察并记录孩子上课的学习内容,及时与老师沟通,课下帮助孩子巩固。大量研究发现,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语言和适应能力,从而不同程度改善其症状和预后。孤独症的预后与诊断、干预的年龄、家庭参与康复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部分孤独症儿童通过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社交技能,融入普通教育,成年后可参加工作。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