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教育孩子的三道关:用心陪伴、做好榜样、负责到位对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然而,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没有标准,只有是否用心。倘若父母能做好这3件事,那么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01第一道关:用心陪伴经常听到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太难养了。买几本好一些的辅导书就没了好几百,报几个好一点的补习班就没了好几千。可如果你不陪孩子,买再好的练习册孩子也不会做,报再好的补习班孩子也不会学。没有管教,教育等于零。而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优秀孩子是陪出来的。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就会耽误孩子的成长。有些父母陪是陪了,但不是做自己的事,就是玩手机、看电视、打麻将、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粗线条的孩子可能觉得手机有趣,连爸爸妈妈都舍不得放下,所以他们也迷上了手机。敏感的孩子却察觉到父母的忽视,认为自己不重要,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样的陪伴没有引导,没有教育,也给不了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陪伴不一定要时时守在身边,只要用心了,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在“父母”这个角色还有效的时间里,一定要给他们最用心的陪伴。02第二道关:做好榜样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连父母的小动作、口头禅都模仿得十分相似。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能察觉不了,但会改变孩子一生的模样。比如有的孩子学说话时,会模仿父母的发音、语气、用词;哪天你不小心说了一句脏话,过几天你会发现,这句话居然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了。这就是孩子“吸收性心智”的力量。吸收性心智最强的关键期,即在孩子0-6岁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接触到的任何事物、语言,都将在他的大脑中留下印记。作为家长/教育者,我们要珍惜上天赐予孩子的这份特殊力量。放弃说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习惯教育。孩子未来能走多远,我们都不知道,但父母的教育格局,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父母是孩子永恒的生命范本!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先做一个那样的人给他看。03第三道关:负责到位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每一个父母都要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人生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所有的收获都源于昨天的积累。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对孩子未来认真负责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愿意教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若只知道偷懒,那才真的是耽误孩子了。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每天悉心浇灌;并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了适合的培养方式后,才有资格去静待花开。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长远来看,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04给妈妈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觉得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你很聪明,我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就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用例题做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其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学会讲关键点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这样下来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非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05课后这样复习,学习更高效1. 妈妈通常感情细腻,一定要情绪稳定,要给孩子安全感,用丰富的情感陪伴他成长。2. 妈妈善于观察,能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动,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3. 当孩子遇到烦恼、遇到挫折的时候,妈妈要及时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给予孩子精神力量的支持,安慰他、鼓励他走出困境。06给爸爸的建议:1. 爸爸要做孩子人生的指导师,给予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2. 爸爸要多带孩子,培养他的动手能力。3. 爸爸要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逛图书馆,爸爸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不同,更低沉、更有磁性,多元的体验可以丰富孩子的感受。无数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但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