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资源简介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
学情分析 本框内容面向的是高二学生,高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主要用新鲜有力度的现实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激活学生情感与价值共鸣。
教法学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情景式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当代价值
难点 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文素材:《国家宝藏》节目简介 学生通过《国家宝藏》的节目内容,思考问题:国家宝藏》所呈现的藏品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精神? 基于学情、教材,以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多角度调动学生对总议题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探究新知 总议题:等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以《国家宝藏》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一:走进藏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是什么? 【议题情境一】:《千里江山图》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议学任务一:从千里江山图看,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议学小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议题情境二】: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背后的中华文化的特点 议学任务二: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呢? 议学小结:中华文化是与我国各民族和世界文化交流、碰撞中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情景一、二小结: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根本原因)(劳动创造的)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内部——民族性、独特性) 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外部——包容性) 【议题情境三】:后蜀残石经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议学任务三:后蜀残石经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议学小结: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情景三小结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议题情境四】:清明上河图背后的中华文化的特征 议学任务四:清明上河图体现了中华文化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议学小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2)博大精深(内容角度看,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3)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议题情境五】:清明上河图背后的中华文化的意义 播放视频,《老外看中国:清明上河图的意义》 议学任务五:此藏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议学小结: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1)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议题二:走向未来·怎样正确看待中华文化? 【议题情境六】:《国家宝藏》的节目争议 议学任务六: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议学小结: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议题情境七】:《国家宝藏》的文化意义 播放视频,央视你又赢了!两集《国家宝藏》便圈粉无数,而且都还是年轻人 播放视频,《国家宝藏:中国博物馆展览阿富汗珍宝,守护世界遗产尽显大国气魄》 议学任务七:结合视频和图文材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小结: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3)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生通过《国家宝藏》节目中千里江山图、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后蜀残石经以及清明上河图等藏品的介绍,深入了解背后的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观看视频,学习总结中华文化的意义。 学生阅读《国家宝藏》节目的争议材料,思考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和正确态度 《国家宝藏》等文博探索类节目不仅仅停留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对多方面都存在当代价值意义。学生通过材料,思考背后意义。 材料引入,以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总结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和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看视频边思考,逐步构建对实践概念的总结,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性是本框课程内容的难点,为思考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奠定基础 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博探索类节目对国家发展、中华民族、当代问题和国际关系的意义
课堂小结 【知识归纳】 总议题:等一眼千年,与文化长谈——以《国家宝藏》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子议题一:走进藏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 子议题二:人对宇宙的认识从何而来? 怎样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 总结课堂内容,并做好笔记
作业设计 知识性作业一:高考及各地模拟题共5题 2、实践性作业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宝藏》的成功为我国电视创作带来的启示。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