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第1课《秧歌舞》【教材分析】《秧歌舞》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第1课《秧歌舞》1=C 2/4拍,热烈欢快地。《秧歌舞》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教材中的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歌曲旋律简洁,情绪热烈、欢快,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表现了人们“打起鼓、敲起锣、扭起秧歌唱起歌”来歌唱幸福生活的热闹场景。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全曲为三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有四小节,第三乐句为带扩充的乐句,有六小节。【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秧歌所表现的情绪和意境(二)艺术表现能用高涨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并边表演(三)创意实践能利用身体和小乐器表现歌曲。(四)文化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激发学生对于秧歌文化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用高涨的情绪情感演唱歌曲并边表演(二)教学难点:1、能利用身体和小乐器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秧歌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秧歌在表现形式和穿着等方面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们知道秧歌的历史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歌曲名字就叫作《秧歌舞》(书写板书《秧歌舞》)【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教师:首先老师先介绍一下秧歌的历史,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首歌曲来了解一下秧歌,首先请同学们聆听这首秧歌舞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秧歌舞》1=C 2/4拍,热烈欢快地。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那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几个乐句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全曲为三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有四小节,第三乐句为带扩充的乐句,有六小节。下面我们来跟琴学唱第一乐句预设:学唱教师:这一句在演唱时要注意附点节奏,请同学们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乐句预设:学唱教师:这一句在演唱时要注意大音程的音准和附点节奏,请同学们再次演唱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接下来我们学唱第三乐句,预设:演唱教师:这一句歌词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这一句都是衬词,乐句结构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第三乐句为带扩充的乐句,有六小节。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演唱预设:演唱教师:接下来我们跟音频边打节奏边整体演唱预设:演唱教师:接下来我们用手鼓和锣为歌曲伴奏预设:表现歌曲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视频学跳秧歌舞步预设:学跳【教学建议:①参与表演活动的基础是先要把歌曲准确完整地唱好。根据歌曲篇幅短小的特点建议在充分完整玲听的基础上,学生跟录音尝试学唱。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应针对问题及时纠正。最后由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来检测学生是否会唱歌曲。②学习“秋歌”这一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也是本课的重要活动之一,建议老师安排在唱好歌曲的环节之后。活动可分几个步骤进行:观看秧歌舞蹈的视频,学生初步感受;学生演唱《秧歌舞》,老师做舞蹈示范;老师将教材图片提示的分解动作教会学生;学生模仿老师边听歌曲边跳舞,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③在以上两个活动之后,可进行打击乐器伴奏的教学活动。建议老师安排学生先集体分别识读三种不同打击乐器的节奏谱,之后可以边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姿势边口读节奏进行节奏练习。在练熟节奏后,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节奏合奏练习。④以上三个活动都完成后,可以进行综合表演。建议老师可以让学生自选表演形式分组练习后进行综合表演,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录像机把表演录制下来,学生观看并自评。】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我们选几位学生上台跳秧歌,几位同学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播放音乐)预设:表演唱【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东北秧歌?预设:欣赏视频教师:欣赏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和表演,激发学生对于秧歌文化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热爱。】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板书设计】《秧歌舞》1=C 2/4拍,热烈、欢快地。 三个乐句 一段体顿音1=C 2/4拍 中速 轮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同学们你们见过秧歌吗?秧歌在表现形式和穿着等方面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秧歌的历史吗?歌曲《秧歌舞》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这种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等起舞。在表演形式上,开始和结束为大场,中间穿插小场。大场为变换队形的集体舞,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有的地区将高跷、旱船、竹马灯、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称秧歌”。今天,我们就通过这首歌曲来了解一下秧歌,首先请同学们聆听这首秧歌舞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秧歌舞》1=C 2/4拍,热烈欢快地。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秧歌舞曲。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那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几个乐句呢?歌曲为一段体曲式结构。全曲为三个乐句,第一、二乐句有四小节,第三乐句为带扩充的乐句,有六小节。下面我们来跟琴学唱第一乐句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乐句接下来我们学唱第三乐句这一句歌词有什么特点?这一句都是衬词,乐句结构什么特点?第三乐句为带扩充的乐句,有六小节。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演唱接下来我们跟音频边打节奏边整体演唱接下来我们用手鼓和锣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视频学跳秧歌舞步精彩演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东北秧歌?欣赏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再见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4003001.mp3 04003002.mp3 4120c184ec35efdba12650a18a3a3db7.mp4 af1158178519891c7f550ec6bcb8c2bc.mp4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秧歌舞》教案.docx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秧歌舞》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