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材 湘美版(书法练习指导) 学科 软笔书法课程名称 悬针竖 年级 3年级上册课时 1课时 授课人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规范坐姿; 2.进一步品读天下第一大行书,知道《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和流传故事;掌握颜体楷书中“悬针竖”的特点与写法,美观书写本节课例字“十、耳”。 3.使学生理解到“悬针竖”与“垂露竖”的区别,体会书法笔画的变化之美。 4.静心书写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2.“悬针竖”起笔、行笔、收笔要点。 3、例字“十、耳”的书写要点。教学难点 1.“悬针竖”收笔的细节处理。 2.“耳”字的结构要点,多个横画的变化,提画的书写。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纸、镇纸上课方式 讲解、示范教学过程 教师教 预设学生学准备:课堂常规 入则静、坐则安。 一 、 复习颜真卿《祭侄文稿》 (设计目的:承接上节课所讲,加深记忆,引出本节课要赏析的作品《兰亭集序》。) 二 、 天下第一大行书《兰亭集序》 视频欣赏:天下第一大行书《兰亭集序》创作背景。 视频欣赏:真迹的流传故事。 3.图片欣赏: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使学生对《兰亭集序》有进一步的了解;借此讲述书法知识点,丰富学生的书法常识。) 过渡:出示宝剑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悬针竖”。 三、笔画学习 笔画学习:观察“悬针竖”的外形。 像一把宝剑。 像竹子的叶片,尖尖的。 笔画学习:“悬针竖”的书写要点。 书写要点: (1)逆锋入笔; (2)折锋向下力行; (3)笔锋聚拢,边行边提收; (4)锋从中出,力送笔尖。 投屏示范讲解“悬针竖”。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5:正确区分“悬针竖”与“垂露竖”。 竖画因为收笔不同,有“垂露竖”和“悬针竖”之别。“垂露竖”是指收笔稍微顿一下,回锋向上,末端像一颗露珠;“悬针竖”是指竖画收笔时末端笔毫渐渐聚拢,笔锋向下正中而出,像一根悬着的针。 四、例字书写 出示例字“十”,引导学生读帖。 总结书写要点: (1)一笔横长且细,二笔竖长且粗; (2)整体横细竖粗; (3)一笔横写到横中线偏上,二笔竖画写到竖中线偏右。 2.示范讲解:投屏。 3.学以致用:根据老师讲解的观察方法,观察汉字“耳”字的书写要点,重点理解一个汉字里面多竖或多横的变化,有处理书法笔画变化的意识。 注:(1)横短竖长,横画等距。 (2)提画起笔如横,收笔向上提出笔锋。 (3)两竖左短右重长,左竖为垂露竖,右竖为悬针竖。 (设计目的:“耳”字设定为探索性学习,即学生自己观察,找书写要点,此字书写有一定难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思维,在一个字里反复出现的笔画,一定有区别。“提”画是后面几课的内容,可给学生一个铺垫。)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推荐一幅练习稿展示,同学们予以点评。 五、对比欣赏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颜体“竖”,相同笔画在不同书家笔下会有不同的美,根据前面所学我们知道颜体楷书厚重,我们一起来看看欧体楷书、柳体楷书和赵体楷书的特点。 (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不同书体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画“悬针竖”,练习了例字“十” 和“耳”,欣赏了不同书家书体的不同特点,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书写与欣赏,同学们收获了很多,下去之后将今天的观察方法、临摹方法运用到其它带有“悬针竖”的例字书写之中。 (设计目的:最后罗列本节课学习知识点,一节课所写的汉字有限,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写好更多同类的字。) 结尾: 朗读《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调整坐姿, 准备工具, 认真听讲。 端正坐姿, 观察欣赏。 认真观看视频,知道《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知道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是真迹。 观察发现。 认真听课, 分析笔画形态, 理解书写要点。 仔细观察老师示范,理解用笔过程,练习纸上练习。 回忆思考上节课学过的垂露竖,归纳异同。 思考“十”字的书写要点。观察老师示范,理解记忆。 观察“耳”字,理解书法的变化之美。思考“提”的写法。 观察展示的练习,发现优点与不足,对比自己的练习。争取以后写的更好。 观察发言。 认真倾听。 整理物品, 归位桌椅。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