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4北京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6.4北京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内容】
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现代化的大都市。
【课程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成就,认识北京的首都职能。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并评价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阅读相关地图,分析北京的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分析北京的自然特征给北京带来的影响。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
4.了解北京古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名胜古迹,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5.举例说明北京的交通特征和城市建设成就。
6.通过学习北京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从地形、地势、河流方面说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北京的城市职能。
2.难点:分析北京自然条件的优势;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诗词导入】
《燕京八景》“银桥观山隐约间,金台夕照晚云烟。居庸叠翠三边好,琼岛春阴二月间。太液晴波情不尽,卢沟晓月月栏栅。蓟门烟雨空余树,玉泉垂虹八景全。”
提问:有人知道这首诗说的是哪里吗?
学生回答北京后,教师继续提问: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燕京八景》,大家能从诗里找到燕京八景说的是哪八个景吗?
【视频导入】
学生回答后,教师视频展示燕京八景。
讲授:“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燕京八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金代,但八景之名历代传说不一,后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之碑,才得以传承四方。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北京,了解我们的首都。
新课讲授
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
活动:自主学习——北京的地理位置
活动安排:展示北京的相关地图,独立读图分析北京的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学生分析后回答。(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论:经纬度位置:40°N,116°E;海陆位置:内陆地区,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相邻省区:河北省和天津市
【注意】要给学生强调北京不是临海城市,只是距离海洋比较近。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势
展示北京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通过阅读北京的地形图,分析北京的地形地势特征。
通过读图和阅读课本不难分析北京的地形地势,学生主动思考以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到北京的山脉,观察华北平原在北京的什么位置。
学生小结:北京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北面是燕山,西边是西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通过分层设色图可以知道:北京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特征
过渡:北京虽然是一个内陆是个省区,但是距离渤海非常的近,因此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接下来,大家就通过北京的相关地图,分析北京市的气候特征。
展示北京的气候分布和类型图。
提问:阅读北京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分析判读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通过读图可以知道:北京市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继续阅读干湿区地图和温度带图,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北京主要位于暖温带和半湿润区,是一个温度和降水相对比较适宜的城市。
(3)河流特征
活动:读图认图——北京的河流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相关地图,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主要河流,并观察河流的流向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会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北京的主要河流,并用在地图上描述出来,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北京的主要地形,并思考河流给北京带来的主要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北京的主要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以及人工运河——京杭运河,大部分河流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的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3.优越的地理位置
(1)活动:讨论合作——北京的自然条件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北京的自然条件,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学生讨论2到3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和引导。
结论:地势条件——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距离渤海较近,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
河流条件——河流较多,有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等,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便利。
活动:情景设置
思考分析:如果你是古代皇帝的大臣,你会如何来说服君王在北京建都呢?
学生思考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古代君主在建造都城的时候都要考虑什么因素。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讲解。
①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冷热、干湿适中;
②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
③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二)城市职能
讲授: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提问: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都有哪些城市职能呢?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北京市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1.政治职能
讲授:政治职能是任何国家、政府的一个首要、基本的职能,是国家职能、行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地反映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及一定时期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方式和作用。
提问:哪些方面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中共中央等在北京。
2.文化职能
讲授:政府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问: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补充: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这里有高等院校120多所,科研院校170多个,各类博物馆120多个,另外还包括国家级文艺团体、新闻出版单位等。
3.国际交往中心
讲授:国际交往中心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一定影响,能够在地区或全球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提问:你都知道哪些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展示北京近几年召开的国际会议。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
1.历史悠久
讲解过渡: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1)提问: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你知道都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汇总小结。
(2)提问:读图思考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观察北京旧城和新城的城市对比图,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其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
教师讲解展示:北京旧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完成的,经明朝改建后,旧城的格局形成“凸”字形格局。
2.文化遗产
提问:在历史长河中北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哪些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活动:展示交流——世界遗产我知道
活动安排:班级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个小组提前准备自己的查找的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并介绍给班级的学生,组内学生互相配合分工,分成展示。
展示方式:可以是图片,视频,PPT的形式。
①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②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④天坛始建于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⑤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2003年7月3日,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北京城的符号
提问:北京城中还有一些能体现北京历史文化传统的符号,你都知道哪些能代表“老北京”的符号?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并讲解。
①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南窗较大,青砖灰瓦,墙壁较厚。
②牌楼:牌楼,与牌坊类似,中国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现存明清时期的牌楼有65座,
③北京胡同:已有700多年历史,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因为北京的胡同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记。
(3)活动:讨论交流
活动安排:近年来,来北京旅游的人是越来越多,故宫的游客数量也越来越多,给故宫的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压力,阅读下列建议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保护故宫的合理做法——提倡文明、环保的游览行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提高门票价格虽然可以限制游客数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游客的负担;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可以减少游客的数量,但是不能满足游客对饱览祖国历史文化景观的迫切要求,故都不是最理想的办法。
(四)国际化大都市
过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随着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北京的经济机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1.展示北京的城市格局分布图
(1)提问:观察北京的城市分布格局,分析北京的城市格局特征。
学生回答特征,教师讲解: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区不断涌现。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
(2)下面反映了北京经济结构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随着北京的不断发展,涌现了一些新型经济的代表街区,和北京的古典文化交相呼应。
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一般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北京中央商务区位于朝阳区内,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首都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中关村科技园,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被誉为“中国硅谷”。
2.北京的交通
(1)展示北京的交通分布图。
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并提问:观察北京的交通方式有哪些,尝试归纳北京交通发展的特点。
学生回答:北京已经形成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教师展示北京的重要交通航线图,并讲授: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2)发展目标
引导:北京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北京既有现代风貌,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讲授: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3.城市发展
(1)展示雄安新区的图片,并提问:提问:大家知道雄安新区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授: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于河北省保定市内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讲授:分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活动:畅所欲言——认识北京的现代化
北京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有效保护古城风貌的问题。阅读材料,针对“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这一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讲解:完全拆除或完全保留四合院、胡同等古建筑都是不可取的、片面的。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保护和修缮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使北京既具有现代风貌,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例如将现有的四合院加以改造,保留其原有风貌,增加一些现代化功能。
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