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 气温的变化 执教教学 目标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 3.掌握气温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方法重点 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难点 会初步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教具 演示 PPT、教材学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同学们在看完新闻联播后都会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内容。天气预报会播报每个省会城市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你知道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二、新课讲授 (一)气温的测量 1.定义:指大气的温度。 2.单位:摄氏度(℃) 3.测量仪器:温度计(+百叶箱) 4.测量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二)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化) 活动一:观察3.10,读出四个时刻的气温值,并思考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4次气温观测值之和÷4 2.月平均气温=一个月日均温之和÷当月天数 3.年平均气温=一年的月均温之和÷12 4.日较差=日最高温-日最低温 5.日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日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过渡:气温的年较差又是如何计算的? (三)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1.气温的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活动二:我会比较 (1)比较两幅图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A曲线弯曲程度大,气温日较差大;B曲线弯曲程度小,气温日较差小 (2)比较两幅图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2.绘制气温曲线图(P54) 活动三:阅读气温曲线图并进行判读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 温的数值及月份。 最高月均温22℃,在7月。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 的数值及月份。 最低月均温2℃,在1月。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20℃。 (4)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该地位于北半球。 (5)一年中,该地气温的特点是什么?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大。 活动四:我会判断 (1)A、B两地中,哪个在北半球,哪个在南半球? (2)C、D两地中,哪个表示陆地,哪个表示海洋? (3)北半球气温陆地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海洋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4)南半球气温陆地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海洋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3.年变化 (1)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2)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 4.气温曲线的判读 (1)找极值; (2)判断南北半球; (3)求年较差; (4)判断气温特点(以北半球为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 一、气候=气温+降水 二、测量 三、变化 日变化 月变化 日较差、年较差 年变化 四、气温曲线的判读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