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春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都脍炙人口,有《杜工部集》。
知人论世
杜甫人生阶段
01
35岁以前
读书与漫游时期,初定理想,积极进取,诗风热情奔放
02
35岁——44岁
困守长安时期,仕途坎坷,生活困顿,对朝廷政治有新的认识,开始关注民生,诗风“沉郁顿挫”
03
战乱流离时期,同情百姓,思念家人,悲叹国家命运
04
49岁——59岁
漂泊西南时期,弃官逃难,成都安家,后再次漂泊,终病死湘江客船之上。
45岁——48岁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鄜(fú)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疏通文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国都已经被叛军攻占,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流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疏通文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战事接连数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简直
1、诗人望到了长安城怎样的画面?他用哪些字来描述眼前的长安,这些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写出了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这些景物的描写,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
无限沉痛之情。
2、春日的鲜花应季而开,归来的鸟儿如约啼鸣,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作者为何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以乐景趁哀情,更烘托了诗人感时、惜别之悲。
诗人移情于景,将花鸟拟人化,花、鸟也为时事而惊心溅泪,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3、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对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的情况,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为珍贵,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3、面对这破败的山河,杜甫为自己画了一幅怎样的自画像?这幅画里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45岁的他又为何总是在“搔弄”自己的头发?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面对沦陷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4、整首诗中诗人望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草木、花、鸟、白头
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国悲己、思家念亲的感情。
5、诗题是《春望》,诗人到底在“望”什么?
主题思想
这首诗诗人触景生情,感时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悲己、思家念亲的感情。
(1)杜甫《春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2)杜甫《春望》中表明战乱之长,家书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堂清检测
(3)诗中用一个细节形容自己因忧愁而日益衰老,表现他忧国、念家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家人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情感,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2.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艺术成就
诗史的由来
杜甫的诗歌创作现存一千四百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彩较浓。
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