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目标:1、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2、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3、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政策科学精神: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化自信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公共参与:理解了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积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文化自信的作用;文化自信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思考: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取得的成就,谈谈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原因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②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2)要求。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d.依法取缔腐朽文化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2)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思考:你如何理解管子的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1)必要性: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措施:a.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b.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c.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相关链接 道德(1)含义: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作用:是依靠社会舆论以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3)特点:历史性、继承性3.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走出国门的文化作品?(2)这些作品深受国外观众喜欢的原因是什么?4.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思考: 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坚定文化自信要求(1)夯实基础a.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b.依据: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思考: 针对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文化底蕴a.措施: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b.依据: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3)最根本要求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课后练习】1.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此举意在( )①弘扬主旋律,引导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 ②传播正能量,发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③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作为超级大国,美国时时刻刻都想在全球传播它的“普世价值”,传播的手段比起过去的直接“轰炸”,现在变得“温柔可人”,不论是美国大片中的“英雄人物”还是动漫杂志中的“卡通形象”,意识形态渗透都变得“可亲可爱”。这警示我们(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话语权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统一人们的价值取向③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抵制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文化的传播④加强人民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人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近年来,纪录片纷纷从小屏幕搬上了大银幕。《我在故宫修文物》也不例外,在网络上爆棚之后,又成功登上贺岁档大银幕,与诸多大片同场竞技。中圆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中心研究员刘刻说:“观众不是不喜欢纪录片,而是一直以来,纪录片没有抓住观众的心。”《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坦言,很多年轻观众被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说明( )①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②文化创作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能抓往观众的心的文化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④文化对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做到文化自信①是对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必须对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刻把握④必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于2019年1月1日上线。这是一个立足全、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平台有“学习新思想”“学习文化”“环球视野”等17个版块180多个一级栏目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其意义是( )①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文化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②实现了文化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的新突破③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凝心聚力④有利于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下面是三个不同时期,三段家国情怀,分别代表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块”。(诸葛亮)“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的家国情怀)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今”里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②中国文化之“今”与中国文化之“古”,其风貌、其内容、其主流思想、其时代精神是相同的。③由“古”而“今”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违背这个历史的逻辑,去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甚至由“今”返“古”。④传统文化继承可以进行“独善其身”的“自改革”,在自身范围内的改进、完善和演变,而不是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密切相关联的文化再创造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参考答案A、B、A、A、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