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本框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面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内涵,阐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揭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三目。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阐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本体论(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和认识论(即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阐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基本问题,也是贯穿全部哲学并统帅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的基本问题。第三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界定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对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科学精神: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树立唯物主义观念。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形态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形态;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①北京:破解六合园改造难题,停车综合体改造方案最初未获居民认可(2023年7月1日)思考:北京市某小区设计的《老旧小区改造方案》,从哲学角度来看:该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回答一个什么哲学问题?自主学习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哪些基本形态?镜头一:聚焦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北京石景山六合园南社区西院建成于1994年,小区共有4栋楼。跟很多老旧小区一样,这个小区老年人居多。记者来到这个小区的时候正好是工作日,在小区里转了一圈后发现,小区里除了孩子就是老人。老人多,对环境设施的要求和敏感度就高。在小区不少老人看来,这个小区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楼老路破,这些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六合园南社区,按照社会资本最初参与改造的想法,他们计划在小区内改造一个停车综合体,这样不仅一下子能够增加几十个停车位,还可以对综合体的一些空置房屋进行招租,租金可以让新引入的物业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老百姓对此很欢迎,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需求,除了要新建立体停车楼,还要增加一些养老设施。按照双方的想法,第一版设计方案没过多久就拿出来了。改造计划主要涉及建一栋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综合体,其中两层用于停车,一层计划用来开设一些商店用以提供便民服务。但谁也没想到,计划一公布,第一个反对的居然是居民们。北京市石景山区六合园南社区西院居民 孙小平:好多大家的需求也达不到,这中间就一个小亭子,就那么大一块地儿活动,孩子多了,老年人没地儿活动;老年人多了,你比如唱个歌什么的,孩子又没地儿活动。就这样,第一版的设计方案在居民投票的时候没有通过。针对大家提出的需求,设计团队随后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思考:北京市某小区设计的《老旧小区改造方案》,从哲学角度来看:该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回答一个什么哲学问题?教师提示:思维(方案)与存在(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关系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小贴士:①思维:指人的意识、思想等主观的东西。存在:指物质、存在物等客观实在的东西。②“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镜头一:聚焦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经过和小区居民商量讨论,设计团队最终出了这样一版方案——建一栋地上地下各一层的综合体,并在楼顶增加休闲活动空间。同时,对于老年人提出的晾衣竿、垃圾桶摆放等问题也一并纳入到方案中。在这样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下,老旧小区改造方案经过4次居民议事会讨论和3轮入户投票之后,最终才获得通过。思考: 是先有“《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还是先有“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现实问题”?这说明了思维和存在是什么关系?教师提示:先有“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现实问题”,再有“《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这说明先有存在,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内容(1)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小贴士:“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第一性、第二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个基本派别镜头二:河南考古又有新发现:精美壁画墓现身郑州播放视频:②考古又有新发现:墓葬壁画精美生活感满满(2023年6月28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以宋金时期仿木建筑的砖雕壁画墓、清代壁画墓尤为精美,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古人“事死如生”,墓葬选址通常会选择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此次发现的这批墓葬也不例外。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樊温泉介绍,为配合航空港区基建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0月开始进驻工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2023年3月在该区域发现有两座宋墓,随即开展抢救性发掘,目前共发现东汉墓2座,宋墓12座,明清墓8座,互相没有打破关系。这次发现的宋墓群位于山岗东侧,由北向南分布12座,墓葬形制不一,主要为带阶梯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构成,墓门和墓室均有仿木砖雕结构。颇为吸引人的是,墓室装饰内容极为丰富,堪称一场华丽的雕塑壁画展览。墓壁饰有彩绘壁画,涉及花鸟、神兽、家具、武器和人物等。砖砌的仿木门窗、微微打开的门,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或茶壶;剪刀、熨斗、衣架、衣柜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墓室内布置生动再现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折射了当年宋代社会生活和墓葬风俗。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常宏杰说,从墓葬结构和装饰来看,结合北方中原地区宋墓研究成果,本次发现的宋墓年代应分别为北宋早期、中期、晚期,个别墓葬甚至可晚至辽金时期。如M18、M19,两座墓的仿木结构是整个墓地最复杂的,墓壁装饰也极为繁缛。墓室中部有须弥座棺床,墓顶小龛内有胡人和汉人壁画,年代应为北宋晚期到辽金时期。思考:通过对文物古迹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过去的历史?这说明了思维和存在是什么关系?教师提示: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镜头三:庄子梦蝶庄子梦蝶: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思考:庄子对自己的梦境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庄子的观点是反映了思维和存在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提示:思维无法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内容(2)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镜头四:中国古代哲学家和西方古、近代哲学家的观点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观点:①天地说: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形神说: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理与气的关系: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④心与物的关系: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观点:①泰勒斯:“水”是万物“始基”③贝克菜:存在即被感知;④柏拉图:理念是世界的本原;西方近代哲学家的观点:①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②狄德罗:世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思考:这些哲学观点是否相同?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什么领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有什么变化?知识拓展:哲学基本问题不同的理论表达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在同一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达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形态发生重大改变,但没有也不可能超越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镜头五:生态环境部:正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播放视频:③生态环境部:正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2023年4月28日)思考: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其中就涉及到了正确去处理思维与存在问题,你还知道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哪些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吗?探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思考:人们能回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吗?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探究思考:观点一:“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观点一:“我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思考: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 谈谈你的看法?探究答案提示:唯物主义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同样要吃穿住行)。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者没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错误的。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根本观点(小贴士: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①“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教师提示:唯心主义②“气者,理之依也”教师提示:唯物主义③“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教师提示:唯心主义④“存在即被感知”教师提示:唯心主义⑤“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教师提示: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 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镜头六:我国古代的五行说五行学说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源于古代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l类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信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思考:五行说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什么基本形态?教师提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镜头七:泰勒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泰勒斯的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古希腊七贤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他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泰勒斯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对泰勒斯来说,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埃及的祭司宣称大地是从海底升上来的,泰勒斯则认为地球就漂在水上。思考:泰勒斯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教师提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镜头八: 伽森狄和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伽森狄和霍尔巴赫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思考:伽森狄和霍尔巴赫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什么基本形态?教师提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镜头九:拉美特利:人是机器法国哲学家、医生拉美特利强调,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比如,当人面临万丈悬崖时,便会大吃一惊,身体机械地向后退缩;在阳光下瞳孔会机械地收缩以保护视网膜。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不过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个弹簧”而已。思考:拉美特利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教师提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镜头十:马克思: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能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克服了“理性”或“意识”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观念,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思考: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以上三种基本形态哪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余两个有何进步性与局限性?教师提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拓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从而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过,它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归纳总结: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古代 朴素 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火、气等)近代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辨证 历史 唯物主义 例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镜头十一:王阳明:心外无物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思考:王阳明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教师提示:主观唯心主义镜头十二: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被视为是贝克莱主教的名言。乔治·贝克莱(1685~1753)系英国经验主义者、天才哲学家。在《人类知识原理》的“第一部”(绪论之后)的第二小节末尾,贝克莱说:“因为一个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第三小节最后一句话也可以看到贝克莱说:“所谓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等。思考:王阳明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教师提示:主观唯心主义镜头十三:朱熹: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他认为: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思考:朱熹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教师提示:客观唯心主义镜头十四:黑格尔: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这种精神实为一种逻辑思维,是脱离了人并与客观世界相分离的,只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实在,是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万物只是它的外在表现。绝对精神是一种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力量。黑格尔认为,精神从来没有停止运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精神的辩证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思考:朱熹的观点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又是哪个基本形态?教师提示:客观唯心主义知识拓展: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 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唯心主义的积极意义: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哪种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①物是观念的集合教师提示:主观唯心②冥冥中自有天意教师提示:客观唯心③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教师提示:主观唯心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教师提示: 古代朴素唯物⑤气者,理之所依也教师提示:古代朴素唯物⑥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教师提示:近代形而上学⑦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师提示: 辩证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3.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从派别上讲,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正如毛泽东所作的通俗比喻,虽然存在着这样“两个对子”,但从独立的基本派别上看,只能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哲学的两个对子:本框小结牛刀小试1.疫情肆虐之际,钟南山表示,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中间宿主应该不只有蝙蝠一种,但病毒的来源人类肯定能查证清楚。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答案】D【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说法正确但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错误。故本题选D。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哲学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答案】C【详解】中国传统哲学研究非常广泛,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故A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故B不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故D错误。故本题选C。3.王夫之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下列对两人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解释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②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两人分属两大阵营③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主观精神的外在表现④两人未涉及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答案】C【详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指宇宙之间充斥着的除了阴与阳这两种气体,就没有其他东西了,万事万物都由阴阳构成,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没有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也就没有正确解释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①错误。“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该观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③错误。故本题选C。4.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他曾提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下列说法与朱熹的哲学派别一致的有( )①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天黑》②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刘禹锡③万水千山总是情,聚散也有天注定——《万水千山总是情》④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有一气——王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是强调“理”是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派别。“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认为感觉为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属于唯心主义派别。①符合题意。“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万水千山总是情,聚散也有天注定”认为所谓的“天”是世界的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符合题意。“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有一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下列选顶与该观点体现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①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②人知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④万物之生,俱得一气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意志与目的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意思是神的本质是有形的,没有形的神我们是看不到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符合题意。“人知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人不经过学习就会做善事的能力,叫作良能,不经过思考就知道是非善恶的见识,叫作良知,②不符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③不符合题意。“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是由“气”产生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