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中国传统四大节日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中国传统四大节日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四大节日
中国传统
ZHONG GUO CHUAN TONG JIE RI
JIE RI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目录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
五月五日天晴明
杨花绕江啼晓莺
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
云间仙籁寂无声

CHUAN TONG JIE RI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要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来历
古代称之为“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朔日,阴历初一日。旧时也把元旦叫作“元日”、“端日”、“元辰”等。
正式把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是在民国以后。孙中山本着“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宗旨,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决定改用公历纪年,从1912年1月起实行。这样以来,我国就有两个“新年”,公历的新年称为“元旦”,农历的新年便称为“春节”。
ZHOU ZHUANG REN WEN
节日含义
JIE RI HAN YI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 日
——王安石
壹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壹章


传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过年
传说
壹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HUAN TONG JIE RI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贰章
节日含义
JIE RI HAN YI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
第二章
壹章


来历
第三章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 杜牧
贰章
贰章


传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贰章


传说
清明

CHUAN TONG JIE RI
端午节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叁章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来历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也称夏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
在端午节的各种习俗中,龙舟竞渡最为壮观。这些风俗传到了国外,直到现在,日本的某些地方还有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竹竿挂鱼等传统风俗。
叁章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来历
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张建封
叁章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CHUAN TONG JIE RI
中秋节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节日含义
肆章
花好月圆人长久,人归语欢团聚时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一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肆章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蓝空明净,圆月悬空,清辉泻地,桂香浮动,令人陶醉。中秋节旧俗是夜全家团圆,备上时令瓜果和熟食,一边宴饮,一边赏月,欢声笑语,月圆桂香,聚集一堂,共度佳节。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风俗。
花/好/月/圆/人/长/久/人/归/语/欢/团/聚/时
HUA HAO YUE YUAN
阳关曲
苏轼
暮云收层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肆章


习俗
贰章
据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动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中秋
四大节日
中国传统
ZHONG GUO CHUAN TONG JIE RI
JIE RI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