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运用实例揭示地形的沧桑变化,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接着利用大陆漂移的过程、六大板块示意图、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该节是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对于地球面貌的形成起到总结的作用,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和巩固,如地球上的大洲、裂谷、海沟、大洋、地表形态等的形成并不是自古不变的,是地球的不断运动变化形成的,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这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教育是很好的题材。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学生对静态的事物较易理解,动态的事物理解有一定难度。海路变迁这部分内容,学生受活动范围、思维能力和知识量的限制,实际上他们难以举出说明沧海桑田的例子,若按教材举出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例子,以历年教学实际来看,近一半的初一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二)综合思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三)人地协调观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四)地理实践力通过阅读示意图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四、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五、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和火山带的分布,并解释相关现象。六、教学手段与技术注重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资源的有效结合,既发挥多媒体呈现信息丰富、创设情境生动和再现真实生活的优势,又通过利用学生资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完成知、情、意、行的教育。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根据喜马拉雅山上的化石“小菊”“双双”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认知,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二)合作探究,新课教授1.地表形态的变化通过图片展示四个案例:(1)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2)东海海底的古河道;(3)荷兰的围海造陆;(4)香港国际机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抬升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的影响过渡: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海陆之问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海陆之问是如何变化的呢?继续利用“小菊”和“双双”的故事引发思考学习《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2.大陆漂移假说自主探究,引发学生思考目前地球上海陆的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同学们寻找证据,证明非洲与南美洲原本是一块大陆,从而复述出大陆漂移假说。总结:(1)大陆轮廓的相似性;(2)动物的相似性;(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补充拓展: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媒,说明南极洲原本的位置不是寒带,是后来漂移到现在位置的。过渡:大陆漂移被证实后,必须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漂移”地质学家经过长期探究,提出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最为著名。继续利用“小菊”和“双双”的故事引发思考学习《板块构造学说》。3.板块构造学说自主探究,尝试思考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让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及海陆构成。思考:板块与板块之间有哪些运动方式?会带来怎样的现象?归纳: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豚,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板块涨裂拉伸,形成海洋、裂谷,如红海、东非大裂谷。师生共同探究:(1)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2)地中海: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不断缩小(3)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4)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不断扩大继续利用“小菊”和“双双”的故事引发思考学习《火山与地震》。4.火山与地震过渡:引起海陆变迁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地球内部会以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形式释放巨大的能量。通过思考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探究世界火山地震带与板块分布的关系,并展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示意图,找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有哪些?它们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了解我国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讲解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的爆发,特别是地震的发生,摧毁建筑物、道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掌握一些防震减灾知识十分必要。拓展知识:防震减灾知识科普。(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四)练习巩固,作业布置识记六大板块名称及位置轮廓和板块运动产生的地形。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