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技术的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技术的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简介

学 科 通用技术 年 级 高一 班 级 授课教师
章 节 第一章第三节 课题名称 技术的性质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课标要求 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积极的技术价值观。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第三部分内容《技术的性质》论述了技术本身的特性,该部分内容设置在技术的发展与价值后,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技术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通过技术体验和案例分析,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能结合具体案例讨论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复杂性和专利性等特性;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2、通过技术实践和案例分析,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能结合生活中的技术情境,分析人们进行技术选择的原因;培养物化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案例讨论分析技术的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形成使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引 入 新课 新 课 学 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为了能更好地使用技术,开发技术,使技术为我们服务。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技术的性质。 手机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满足我们工作、生活的需求。它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讨论:手机的发明 (1)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2)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3)满足了什么需求?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针对具体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形成技术→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从特定的目的出发研发解决相对应需求的产品。 技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目的服务。 技术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变为现实 技术的实践性反映了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关系 2、技术的实践性 技术的实践性是指根据人的需要把自然物加工成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人造物的活动。 体现:一是技术产生于实践之中, 二是技术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变成现实。 案例分析:手机发展史 结合视频及自己对手机的了解,讨论:手机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3、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案例分析:电视机的发展历史 结合视频及你所了解的电视机的相关知识, 回答:1、为什么要对电视机显示器进行创新与改革? 2、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的技术革新阶段对你有何启示?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一个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的不断革新是通向技术发展之路的重要机制。 讨论:制造一部手机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 归纳:其中运用到美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电工电子、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各类知识。 每一项技术(产品)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案例分析:杂交水稻技术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4、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 。 技术的综合性首先体现在技术与科学的关系上。 我们习惯于把技术与科学两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 简称科技。其实, 技术与科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阅读课本P20页,思考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马上行动: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别例举几个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 结论: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示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综合性。 思考: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5、技术的复杂性 技术的内容和体系、使用和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具体表现在两面性: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案例:电池、汽车 马上行动:请列举几项常见的技术,并分析其正反两面性。 技术必须具有实用价值,但不能被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 视频:苹果与三星的专利诉讼大战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6、技术的专利性 ①技术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明人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 ②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 ③专利权不能自动获取,需要发明人依法提出申请。 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它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小辞典:知 识 产 权 专利权是不能自动取得的,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向国家专利局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经过法定的审批程序,最后审定是否授予专利权。 专利 的 申 请 流 程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理解技术的目的性 理解技术的实践性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创新性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创新性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案例,体会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学生讨论 分析案例,体会技术具有复杂性。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专利性 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通过手机这个技术产物,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办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 技术的实践性反映了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关系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产品)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课 堂 小 结 技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为目的,目的性贯穿技术活动的始终;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多方面知识,技术与科学、艺术的关系尤为密切;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功利性,由此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技术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具有专利性,专利保护的权利需要依法取得。
课 后 作 业 探究与交流:结合技术的性质相关内容的学习, 4人为一小组,对你们感兴趣的某项技术进行探究与交流。
板 书 设 计 技术的性质 ①目的性②实践性③综合性 ④创新性 技术发明:原来没有 无→有 技术革新:改造和提高 有→优 ⑤复杂性 内容、体系、使用、应用环境的复杂→具有两面性。 福音 危害 ⑥专利性 知识产权侠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部分。 专利权是不能自动取得的:《国家专利局》 专利申请的一般过程: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教 学反 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以一条清晰地主线展开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开展设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找出了一些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案例,因为是新教材的第一年使用所以很多东西在把控的时候还有点偏差,在前面教材的教学中已经初步了解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但是对于课程、教材和课标的研究还应该是我们研究的话题,新课标、新教材面前我们还要加强对于课标的理解和研究,努力将课标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集体备课在提高备课效率的同时也让教师的思想进行了交流,促进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推动了课程的建设。
教学一直围绕知识主线“走进技术世界”和情境主题手机、电视机、电池、汽车。希沃白板五的使用使课堂师生活动交互性大大提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课堂最后的分享体验中发现多数同学已理解技术含义及特征,但也有少数同学出现知识偏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