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首页上课班级 23电运二班 23高职计网 23智维二班 23智维一班日期(节次) 10.9(1、2) 10.17(1、2) 10.18(1、2) 10.19(3、4)上课班级 23机电三班日期(节次) 10.19(5、6)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5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理解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和要求,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举措。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积极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的信心与能力。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远大志向,认同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能够向大国工匠学习,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教学重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教学难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教材、PPT、教案授课方式(请打√): 理论课(√) 实训课( ) 习题课( ) 其他( )系部主任: 教研组长: 任课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内页教 学 流 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学 环节 (时间 安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复习 提问 1.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由哪三个方面构成?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导入 新课 阅读教材P44页导读。 学生阅读 教师引题新课 讲授 第5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发展阶段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我没有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举例说明】什么是供给侧和需求侧? 【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很快,但有段时间,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捷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境外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总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巩固三区一降一步成果,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提问: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师总结】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域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3.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问: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师总结】 (1)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阅读与思考P44 相关链接P45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 P46新发展理念图片 学生朗读 教师讲解 P47相关链接 习近平经济思想内容 习语金句 加深理解 德育渗透 教师总结 举例说明 概念性问题 学生了解课堂 练习 习题练习 巩固知识课堂 小结 【视频】华为发布新机的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路径选择和战略目标,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的起点,不断实现新的跃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堂总结提升布置 作业 阅读教材P54页启思导行;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加深认识板书 设计 第5课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1.立足新发展阶段 2.贯彻新发展理念 3.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建设创新型国家 理清思路 把握脉络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