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 14 课第一框教案
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 版社)
教学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明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懂得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实践要求和重要成就,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 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明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之间的关系,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民生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生 态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经常接触生态环境保护的话题,环保意识较 强,对推进绿色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但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 念认识不深刻,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理解存在偏颇,且在自觉保护 生态环境方面有所欠缺。学习本框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内涵,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方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实践体验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社会实践
教学准备 1.文本资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2021 年 10 月 12 日习近平在 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视频资源: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大美中国 锦绣家园》、纪录片《这十年》 第三集《美丽的中国》、 2023 年 8 月 15 日央视《晚间新闻》节目《践行“两山论” 十八年 安吉余村的蝶变》、 2022 年 7 月 21 日《新闻联播》节目《浙江:干在实处 走在前,勇立潮头敢为先》、2022 年 7 月 17 日《新闻联播》节目《联合国可持续 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行,多国人士肯定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预学 【回归生活 调研先行】 【发布任务,热身导学】 1.查阅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楼兰古城、都江堰的 相关资料,了解文明延续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2.查找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相关资料(包括新闻、图 片、视频等) ,了解余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变化发生的原 因、促进变化发生所采取的有效举措以及变化发生后带来 的积极作用。 学生通过 查阅资料、搜集 例证,体会生态 保护的重要性, 了解生态环境 保护的现状,增 加社会责任感。
课中 研学 【开门见山 导出新知】 【情境创设】 播放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大美中国 锦绣家园》。 【学习任务】 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分享讨论】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导出新课,补充讲解生态 文明的概念。 【知识讲解】 生态文明: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 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2007 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 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 通过带领 学生观看视频, 欣赏祖国的大 好河山,引出本 课主题。
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 年党的十九大 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22 年党 的二十大进一步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
议题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学习 建构新知】 一、人与 自 然 和谐共 生 1. 大 自 然对 人类生 存 发 展的重 要作用 2. 人 与 自 然 是生命 共同体 【情境创设】 课本第 132 页“阅读与思考”。 【小组讨论】 1.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分享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理解。 【知识讲解】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 的一个重要问题。该“阅读与思考”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都启发我们要处理好这一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 共同体”“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 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 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 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总结建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是生命 之母,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 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也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 料来源。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情境创设】 2021 年 10 月 12 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 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 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 习近平引用了这样一句古 语,阐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 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 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呈现议题】 说说你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理 解。 【分享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理解。 【知识讲解】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解读古语,加深学生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观”,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 环境问题,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万物并育”的理念,倡导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与 通过“阅读 与思考”中正反 两方面的事例, 引发学生思考 并正确认识人 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 古语,引导学生 认识到我国的 生态文明建设 理念蕴含着传 统哲学的生态 智慧,加深学生 对于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理 解。
3. 实 现 人 与 自然和 谐共 生的实 践 要 求和重 要成就 4. 平 生态文明 思想 自然万物和谐共生。 【总结建构】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 文明衰。古今中外, 生态破坏、文明衰落的事例众多。历 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 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只有遵循自然规 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 的伤害最后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 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坚持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 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 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 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重点新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十个坚持” (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8)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10)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情景创设】 播放纪录片《这十年》第三集《美丽的中国》。 【学习任务】 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所学内容,说一说我国为 什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小组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分小组讨论,派一位代表分享本组观 点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 【总结建构】 2013 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中 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 PM2.5 治理的发展中国家, 向大气污染全面宣战。十年间, 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在加 速变革,越来越清洁的能源支撑了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 策法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 持;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 不断的动力。 通过对“相 关链接”的学 习,引导学生了 解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的主 要内容,帮助学 生形成对这 一 思想的整体认 识和系统把握, 加强政治认同 等学科核心素 养。
议题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探究学习 建构新知】 二、绿水 青 山 就是金 山银山 1.“绿水 青 山 就是金 山银山”的内 涵 2. 经 济 发 展 与生态 环 境 保护之 间的关系 3. 良 好 生态环境对 于 民 生的重 要意义 【情境创设】 1.教材第 134 页“阅读与思考”。 2.播放 2023 年 8 月 15 日央视《晚间新闻》节目《践 行“两山论”十八年 安吉余村的蝶变》视频。 【学生分享】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第 134 页“阅读与思考”,各组 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从余村前后环境、经济、人民 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比对,并谈一谈对“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解。 【知识讲解】 余村由一个重污染“首富村”到“风景区”“文明村” “示范村”的变化,原因在于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为指导,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 绿色发展道路。 【总结建构】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重要 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情景创设】 播放 2022 年 7 月 21 日《新闻联播》节目《浙江:干 在实处走在前,勇立潮头敢为先》视频。 【小组讨论】 结合视频及小组展示内容,讨论: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民生有何意义? 【总结建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 能够 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 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 式。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 生态 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情景创设】 播放 2022 年 7 月 17 日《新闻联播》节目《联合国可 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举行,多国人士肯定中国践行可 持续发展理念》视频。 【小组讨论】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实际情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理论,简要说说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 【补充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分享,补充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 能力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总结建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 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峦层林尽染, 平原蓝绿 通过图文 形式呈现余村 的前后变化,引 导学生阅读文 字、读图获取相 关信息,感悟、 思考“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的道理,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 视频,结合课前 搜集资料,引导 学生探讨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理解“绿 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内 涵。 学生在了 解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绿 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等基本 理念的基础上, 探讨实践路径, 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
4. 坚 定 不 移 保护绿 水青山 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 受。对人的生存来说,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金山银山固 然重要,但如果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 哪有什么幸福可 言。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 续。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 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 生。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让良好生态 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 经济财富。绿水青山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也是人类永续 发展的最大本钱。离开了绿水青山, 人类社会的一切财富 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坚定不移地保护绿水青 山这个“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 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 化为金山银山。 【情境创设】 阅读教材第 135 页“相关链接”材料,思考问题: 1.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 2.联系浙江安吉余村的案例,说一说这两地是如何把 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 【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一位代表分享本组观点并在班级 内进行交流分享。 【总结建构】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力推进荒山造林绿化,完成各 类造林数万亩,每年产出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达 上百亿元;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周边区域乡村游、 农家乐、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发展, 有力带动了周边 乡村脱贫致富。这些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 动实践。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和浙江安吉余村都在建设生态 文明的同时,充分挖掘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 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通过分析 塞罕坝机械林 场和浙江安吉 余村的成功案 例,加深学生对 “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 解和认同,同时 对学生进行“听 从党的召唤,响 应国家号召”意 识、“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意识 的培养。
课后 践学 【知识拓展 素养提升】 【布置作业 分层检测】 1.布置基础作业:《学生学习用书》相关测试题。 2.布置拓展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 境保护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你的家乡为保护生态环 境采取了哪些举措,效果如何?你对家乡政府进一步加强 生态保护有何建议? 通过让学 生主动了解家 乡保护生态的 举措及成效,并 为家乡进 一 步 加强生态保护 提出合理化建 议,引导学生关 心家乡、热爱家 乡,深化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理 解,培养学生的 参与意识,提升 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